傍晚时分,华灯初上。
刘伟民准时开车到燕京大学接上了刘青山,再次驶向那座戒备森严的四合院。与白天的激动和忐忑不同,这次刘青山的心中更多了一份归属感和隐约的期待。
车子驶入庭院停下时,刘青山发现院内的气氛与白天截然不同。
虽然依旧静谧,但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和隐隐的热闹。
正堂的灯火通明,透过窗棂能看到里面人影绰绰,低声的谈笑和碗筷摆放的轻微碰撞声隐约可闻。
刘伟民领着刘青山走进正堂客厅。
只见厅内比白天热闹了许多,原本宽敞的空间此刻竟显得有些拥挤。
沙发上、椅子上坐满了人,男女老少皆有,大约有十几口人。
他们大多坐姿端正,衣着整洁朴素,言谈举止间透着一种军人家庭特有的干练和纪律性,但氛围并不压抑,反而有一种家人团聚的轻松和暖意。
看到刘青山进来,所有的谈话声瞬间停止,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
目光中有好奇,有探究,有友善,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
刘青山踏入客厅的瞬间,只觉得一股无形的、混合着威严与亲情的暖流扑面而来。
他的目光快速而谨慎地扫过全场……
只见客厅里的人们虽姿态放松,却不显散漫。
几位年长者端坐在主位附近,腰背挺直,即使穿着便装,也难掩那股久居人上的沉稳气度。
还有几位中年男子坐姿如松,目光锐利,言谈间手势干脆利落,显然是常年浸淫在令行禁止的环境中。那几位女性则显得温婉些,但眉宇间也透着利落和干练。
最后是几个年轻些的或坐或站,姿态相对随意,但眼神清亮,举止有度,显然家教甚严。
他们的衣着大多朴素,男性多是中山装或熨烫平整的毛衣,女性则是样式简洁的上衣和长裤,几乎没有鲜艳的颜色或时髦的装饰,透着一种低调的、注重实用而非浮华的风格。
整个场面,既有军旅世家的整肃感,又不失亲人团聚的温馨。
这,就是爷爷失散多年的弟弟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