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时代的阵痛…

刘青山脑子里的存货那是海了去了。

从朦胧诗到后来的海子、顾城,再到90年代的王国真,甚至后世的网络诗歌,他随便拿出一首来,在这个年代都能引起轰动。

但文以载道,诗以言志。

既然是为了《未名湖》这本注定短命但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刊物,如果能给一首既应景,又能切中时弊的作品,那岂不是更好?

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刘振云一听这话,眼睛顿时就亮了。

他不假思索,几乎是脱口而出道:“当然是改革了!还有未来!”

“改革?未来?”

刘青山微微点头,这确实是当下的主旋律,但他想听听刘振云更深层的想法,“你展开讲讲,为什么会建议这两个方向呢?”

提到这个话题,

刘振云脸上的嬉笑之色渐渐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少有的严肃,甚至带着几分沉重。

“青山兄,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啊。”

刘振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声音变得有些低沉,“这两年,回城的知青……实在是太多了。成千上万啊!”

“我看报纸上写,光是咱们燕京城,去年一年,回城的知青就有50万人!”

“你想啊……50万人啊!那得是多少人?把咱们燕大的体育场填满了,还得再摞上几十层!”

刘振云伸出五个手指头,在空中比划着,语气里充满了惊叹和忧虑。

“大街上,全是人!乌泱乌泱的,像是决了堤的洪水。他们大都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有的还戴着镭风帽,袖口磨破了,露着里面的棉絮。背上背着甚至还没来得及解开的铺盖卷,手里拎着网兜,里面装着甚至是这几年的全部家当,几个搪瓷缸子,几本翻烂的书。”

“他们的眼神……”

刘振云顿了顿,似乎在寻找一个准确的词汇,“那眼神,让人看了心里发慌。茫然,焦躁,像是一群找不到家的狼,又像是一群被抛弃的孩子。他们三五成群地蹲在马路牙子上,聚集在劳动局的门口,甚至是在火车站的广场上打地铺。”

“我路过前门大街的时候,看到几个在那儿摆摊卖大碗茶的回城青年,因为抢地盘跟人打起来了。那一架打得……”

“太凶了,头破血流的,根本不像是为了几分钱的生意,倒像是为了宣泄这几年积攒在心里的委屈和火气。”

“他们回来了,把青春留在了北大荒,留在了云南的橡胶林,留在了黄土高坡。可是回来一看……”

刘振云的声音有些唏嘘,“城市里哪有那么多位置给他们?”

“工厂不招工,机关不进人,连个扫大街的活儿都有几十个人抢。”

“他们都没有工作,被叫作待业青年。可人活着,就要吃饭,要穿衣,要养家糊口啊!那去哪儿给他们安排这么多的工作?”

说到这里,

刘振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胸膛剧烈地起伏了一下。

他发泄般地抬起脚,狠狠地将脚边一颗灰白色的石子踢飞。

“啪!”石子落入结冰的湖面,滑出老远,发出一声清脆而孤独的声响。

“还有啊,这火,眼看着就要烧到咱们身上了。”

刘振云转过头,目光紧紧盯着刘青山,语气变得更加急促:“最近学校里也在传,传得沸沸扬扬的。听说以后咱们大学生的分配制度也要改革。”

“那个词叫什么来着?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刘振云嗤笑一声,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嘲讽,“说得好听,什么就是说……以后大学生毕业了,国家可能就不给包分配工作了,不管你是哪个学校的,都得自己端着饭碗去找食吃。”

“现在咱们学校里,大家都在讨论这事儿。虽然还没红头文件下来,但无风不起浪啊。你看现在的形势,国家财政那么紧,这么多知青要安置,哪还有那么多皇粮给咱们吃?”

“你想想,要是真不分配工作了,那可咋整啊?”

刘振云的眉毛都快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

“咱们辛辛苦苦,头悬梁锥刺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这个大学,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