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中李长征的思想扭转了过来,似乎是被刘青山的心灵鸡汤给泼醒了,他说他要上大学,未来要当大官,要当好官,要让所有的农民都吃得起肉,吃得饱饭!
瞧瞧,多么朴实无华的理想啊!
可刘青山知道这都是李长征走过的路,经过的苦,他在弯河大队当知青的这几年,多次都差点被饿死。
也难怪他会生出这个宏愿,有这个理想。
刘青山很欣慰,有种大佬养成的既视感。
欣慰之余呢,
他就说起弯河大队目前施行的‘分田到户’,李长征那时候正好回城,他并没有全程参与,但是知道这件事的。
刘青山就在信中详细的说了‘分田到户’后,社员们的情况。
家家户户天不亮就下地,天不黑不回家。
上个茅厕多跑二里地,也要拉到自家地头。
一亩地半个月锄三回,连根草都找不见。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刘青山就问李长征,你觉得来年大家能打多少粮?能吃饱饭不?这种制度好不好?
后来,
李长征回信说:这要是还吃不饱饭,他名字倒过来写!
他本身就是‘大锅饭’制度的受害者,之前当知青的时候,活也没少干,可就是分不到多少粮食,始终吃不饱。
为啥?
原因太简单了!
你使劲干,有人使劲歇。
然后一平均……
好。
一年到头分你五十斤粮食。
这踏马够干啥?
所以,
李长征在信里以一种十分激动兴奋的语气说:好!这种制度太好了!青山,你们真敢干!如果全国的农村都能施行这种制度,那就太好了!这样大家干活的积极性都会非常高涨,怎会打不上来粮食?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刘青山回信的时候,就把杨天兴写上了,说是杨天兴顶着重重阻力,冒着被撤职的风险,这才偷偷的先在弯河试一试。
他并没有明说,希望李长征牵个线,让李邦彦李主任推一把杨天兴。
用不着。
他知道李长征会自己说的。
果不其然,
再次收到李长征的信时,他在信里说他把弯河大队的情况告诉了父亲,他爹听了之后非常感兴趣,拉着他聊了好长时间。
小主,
又说,
他爹说了,希望杨天兴有空能去省城一趟,想和杨天兴见个面。
这条线,就这么牵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