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答,男主人笑着接话:“人少,但土不能丢,火不能灭。”
我看着那些一只只刚出窑的水缸、米坛,灰白质朴,像极了这里的山民:沉默、耐烧、不脆。
我写下:
“吕梁的器,不靠花哨,
却每一只都藏住了火;
她的土,不软,
却能盛住一年四季的饭香与故事。”
三、中阳县山路:青烟与石阶中的旧信仰
吕梁地势复杂,山高路远。
我乘车沿中阳县的山路前行。途中见一座建在山腰的庙宇,古意盎然,香火未断。我下车,拾阶而上。
庙中只一位守庙老人,拄着拐杖,在清扫落叶。
我问他:“还有人来拜吗?”
他回我一句:“谁说信仰非得热闹?”
他说这庙初建于明末清初,经历数次毁建,但总有人偷偷修补,总有人清晨来挂香。
他抬头望着殿檐:“山上不为神明闹,是为人心静。”
我站在庙前望山,云雾弥散,群峰层叠。那一刻我仿佛明白:有些人不在意有没有回应,他们只要继续烧香。
我写下:
“吕梁的山,不求高峻,
却能庇人安心;
她的庙,不求奇迹,
却在风雪中留得住信。”
四、孝义煤村:黑火之后的重建与新声
我南下至孝义,探访一处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村庄。
这里曾是一个典型的“煤村”,在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有矿,人人见黑。但资源枯竭后,一夜间归于寂静。
现在,这里正在转型,一位返乡青年正在村中开设电商仓库,把本地土特产做成品牌销往各地。
他带我参观仓库,满墙贴着包装设计图,有柿饼、黄小米、老醋、槐花蜜。
我问他:“为什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