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雷厉风行,风声鹤唳

大明辽国公 空樱 1720 字 19天前

如今见三家落难,生怕牵连到自己,便合计着找个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的人求情。

思来想去,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东宫太子朱标。

朱标性情仁厚,素来主张宽和治国,这些年不知为多少官员说过情,再者他是朱元璋嫡长子,说话分量自然不同。

头一个找上门的是礼部侍郎张谦,他是苏州人,与陈家是世交。

到了东宫门外,他递上名帖,见了朱标,没说几句便红了眼眶:“太子殿下,江南那几家虽有过错,却也是百年乡绅,族中子弟多有耕读传家者。此次窃密之事,许是下人自作主张,未必是主家本意,还望殿下念在他们往日捐资助学的情分上,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从轻发落啊。”

朱标端着茶盏,眉头微蹙:“张大人,此事陛下已下严旨,涉案的不仅是士绅,还有军器机密,关乎国本,岂是轻发落的事?”

话音刚落,又有几位江南籍的御史、郎中赶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

有的说“士绅是地方支柱,抄家恐动摇江南民心”,有的道“许是误会,待查清再说不迟”,更有甚者,隐晦提及“江南赋税重地,若处置过严,恐影响来年税粮”。

朱标听着,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垂柳,缓缓道:“诸位大人的心思,本宫明白。可你们想过没有?蒸汽机是朝廷耗费心血研制的利器,关系到边防军备,江南士绅为私利窃取机密,已是触犯国法。陛下震怒,正因他们罔顾大局,若不严惩,日后效仿者接踵而至,国法家规何在?”

一位老御史仍不死心,叩首道:“殿下仁厚,当知江南士绅虽有不轨,却也罪不至满门抄斩。还请殿下看在江南百姓的份上,求陛下网开一面,只惩首恶,放过旁支族人。”

小主,

朱标转过身,目光落在众人身上,语气恳切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本宫并非不愿求情,只是此事非同小可。陛下治国,向来严明,尤其是涉及军机密要,从无姑息。诸位与其来东宫说项,不如回去想想,如何协助锦衣卫查清案情,莫让无辜者牵连,也莫让真凶脱罪。”

他顿了顿,又道:“本宫会择机向陛下禀明诸位的顾虑,但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断没有因身份特殊而法外开恩的道理。你们回去吧,好好当差,莫要再为这事费心了。”

众人见朱标态度坚决,知道再求也无用,只得怏怏告辞。

出了东宫,有人唉声叹气,有人暗自庆幸没把自己摘干净,更有人心里打鼓,琢磨着要不要主动向锦衣卫交代些陈年旧事,免得日后被翻出来。

而朱标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些人的求情,不过是为了自保,可父皇的脾气他最清楚,此事一旦定了性,怕是很难回转了。

只是不知,这场风波,最终要牵连多少人。

那些江南官员从东宫出来,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

朱标那番话,明着是劝他们安分守己,实则是堵死了求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