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雷厉风行,风声鹤唳

大明辽国公 空樱 1720 字 19天前

众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太子不愿掺和,这事便再无转圜的可能。

如今最要紧的,不是救那三家士绅,而是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别被这场大火烧到身上。

礼部侍郎张谦刚回到府中,就把管家叫到跟前,脸色铁青地吩咐:“把库房里所有陈家送来的东西,不管是字画、玉器还是银票,全给我搬到后院烧了!还有来往的书信,一封都不能留!”

管家瞧着他急红的眼,不敢怠慢,赶紧领着仆役翻箱倒柜,不一会儿,后院就燃起熊熊大火,浓烟滚滚,连街上的巡捕都探头探脑,却被张府的人拦了回去。

更有那机灵的,不等锦衣卫上门盘问,自己先揣着几本账册跑到刑部“自首”。

有位姓刘的主事,当年中举时受过吴家二十两银子的资助,此刻拿着账本跪在刑部大堂,哭哭啼啼道:“下官当年年少无知,受了吴家的恩惠,如今才知他们包藏祸心。这些年下官陆续还了三十两,账目都在这儿,求大人明察,下官绝无半点勾结!”

刑部的人见他态度“诚恳”,又主动撇清关系,便先记下供词,暂不把他列入涉案名单。

还有些官员更绝,直接动手“划清界限”。

江南道御史李大人,前几日还在同僚面前夸吴家公子有才情,这会子竟连夜写了封弹劾奏章,痛骂吴家“罔顾君恩,私通外敌(虽无实据,先扣顶大帽子),实为江南之蛀虫”,一大早便递到了通政司。

同僚见了,都暗自咋舌:这李大人,为了自保,真是半点情面都不讲了。

最忙的要数那些与三家有姻亲关系的官员。

有位姓赵的员外郎,女儿嫁入陈家做了三儿媳,此刻也顾不得父女情分,连夜让人把女儿接回娘家,还对外宣称“早已和离,陈家之事与我赵家无关”。

那陈家三儿媳哭哭啼啼不愿走,却被赵员外郎亲自叉上马车,锁在后院柴房,连下人都不许靠近。

一时间,应天城里的官员们人人自危,互相打探消息,却又彼此提防。

往日里逢年过节互相送礼的帖子,被一张张从箱底翻出来烧掉;酒馆茶肆里,但凡有人提起江南士绅的事,立刻就会有人岔开话题,生怕被人听了去,传到锦衣卫耳朵里。

有那老于世故的,躲在家里不出门,只让家人对外宣称“染了风寒”,既不掺和同僚的议论,也不主动向上面表忠心,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熬到这风波过去。

可他们心里清楚,锦衣卫的缇骑还在江南查访,应天城里的卷宗也在一本本核对,只要曾与三家有过牵扯,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全身而退。

这场切割,来得又快又狠,像一把快刀,将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斩得七零八落。

只是不知,这刀斩下去,除了斩断与三家的牵连,会不会也斩掉些官员心里那点仅存的情分与担当。

府衙内外,只剩下匆匆忙忙的身影和压抑的沉默,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只盼着这场风暴早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