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听了,在椅子上坐下,端起桌上的凉茶抿了一口,缓缓道:“估摸着是回不去了。往后,怕是要在京师长住下来。”
李景隆闻言,脸上掠过一丝失落,却又很快敛去。李文忠看在眼里,又道:“这样也好。你年纪也不小了,正好在京里多历练历练。平日里,多去皇太孙跟前走动走动,亲近些才是。”
李景隆点头应道:“儿子晓得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文忠便起身了。
洗漱罢,换上一身素色便服,只带了两个得力管事,出了李府大门。
此时的应天城刚从睡梦中醒来,街面上已有了动静。
挑着担子的货郎沿街叫卖,早点铺子冒着热气,洒扫的杂役挥动着扫帚,噼啪作响。
李文忠走在石板路上,目光扫过两旁的店铺,时不时与相熟的掌柜点头招呼。
李府在京师的产业不算少,多是些绸缎庄、粮铺,还有两处临街的宅院出租。
李文忠先是往城南的绸缎庄去。刚到门口,掌柜的已迎了出来,躬身道:“老爷,您来啦。”
“嗯,”李文忠应了一声,迈步进店,“近来生意如何?”
掌柜的紧随其后,回话道:“托老爷的福,还算安稳。只是南边来的新料子价钱涨了些,进货时多费了些周折。”
说着,引着李文忠看了看货架上的绸缎,“不过您瞧,这批杭州的云锦,花色鲜亮,昨日刚到,已有几位官眷订了。”
李文忠伸手摸了摸料子,质地确实不错,便道:“价钱随行就市,但料子的成色不能降。往后进货,多留点心眼。”掌柜的连连应下。
出了绸缎庄,又往城西的粮铺去。
粮铺里堆放着各式米粮,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气息。
管事见了李文忠,忙报上账目:“老爷,这月卖出的米粮比上月多了两成,主要是周边几个军营来采买的。”
李文忠翻看了账本,眉头微蹙:“库房的存粮还够吗?眼下快入秋了,得提前备足,别等粮价涨了再动手。”
管事道:“小的已经安排了,这几日就从苏州调一批过来。”
看过粮铺,已近午时。
李文忠又去了那两处宅院。
一处租给了翰林院的编修,院子收拾得干净整齐;另一处刚腾出来,正等着新租客。
李文忠绕着院子转了转,对管事道:“把院墙补一补,再换两扇新门,租价可稍涨些,毕竟地段好。”
一路走下来,日头已升到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