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生物蓝图与星河疆域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6526 字 20天前

1. 使命授受:蓝顿星球的建筑宣言

米凡站在星际议会大厅的落地窗前,身后是刚刚结束宣誓仪式的余温。

全息投影屏上还残留着“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金色徽标,徽标边缘的星河纹路缓缓流转,映得他眼底泛起一层冷光。

作为共同体的核心推动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宣誓不仅是仪式,更是对密统帝国的无声宣战——三天前,密统帝国的外交舰队刚在蓝顿星球外围巡航,用引力波传递了最后通牒:若一个月内人类无法在蓝顿建立稳固的统治设施,将收回这片“无主星域”。

他抬手按了按耳后的通讯器,声音低沉却坚定:“都凡,到顶层指挥室来,有紧急任务。”

都凡抵达时,指挥室的全息沙盘正悬浮着蓝顿星球的三维模型,模型上用红色标注出三块待建区域:中心区的总部大楼、东部的军营、西部的能源与通讯集群。

米凡转身,指尖在沙盘上一点,红色区域立刻放大,露出详细的参数标注:总部大楼需888层,高度突破2600米;军营需容纳30万大宇宙军,含重力训练舱与应急避难所;能源站需供应三者全负荷运转,通讯塔需覆盖蓝顿全星球及周边三颗卫星。

“达尔文小总统已经签署授权,”米凡的指尖停在“创世者-III型工业生物打印机”的图标上,“这是我们最新的技术成果,能将生物活性材料与金属合金融合,你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月内,用它把这三块区域变成现实。”

都凡的目光落在沙盘上,喉结动了动——他是生物打印领域的顶尖专家,曾主导过“火星前哨站”的生物舱建设,但如此庞大的工程,且限定一个月,还是第一次。

他没有犹豫,抬手敬礼:“保证完成任务。只是总统先生,创世者-III型虽已量产,但生物活性材料与金属合金的融合率最高仅85%,要抗住蓝顿星球的宇宙辐射和季风冲击,至少需要90%以上的融合度。”

米凡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银色的金属盒,打开后是一枚嵌着蓝晶粒子的芯片:“这是蓝顿原住民提供的‘金龟基因片段’,他们说这种生物能在辐射环境中存活千年,或许能帮你突破材料瓶颈。”

都凡接过芯片,指尖传来芯片的微热——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块芯片,更是人类在蓝顿星球立足的最后希望。

2. 蓝图初绘:金龟原型的文化锚点

都凡回到自己的实验室时,全息设计平台已经亮起,屏幕上滚动着创世者-III型的最新参数:每小时可打印100立方米材料,误差不超过0.1毫米,支持32种材料同步融合。

他将米凡给的芯片插入接口,平台立刻弹出一段全息影像:蓝顿星球的广袤荒原上,一只半米长的金龟正缓慢爬行,它的甲壳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即使路过辐射值超500西弗的区域,甲壳也毫无损伤。

影像下方是原住民的语音注解:“金龟是‘大地的守护者’,它的甲壳能挡住天空的‘怒火’(宇宙辐射),它的步伐能扎根‘大地的呼吸’(星球磁场),若以它为形,建筑将与蓝顿共生。”

都凡的眼睛亮了——这正是他需要的设计锚点。

他抬手在平台上滑动,调出总部大楼的初始框架:888层,每层3米,总高2664米,底部直径500米,顶部直径200米,呈锥形结构。

但很快他就摇了摇头——锥形虽稳定,却无法最大化利用金龟甲壳的抗辐射特性,而且传统锥形结构在蓝顿0.8倍地球重力的环境下,顶部会因风压出现晃动。

他点击“重塑”按钮,将大楼的轮廓调整为金龟的形态:底部是金龟的“腹甲”,作为承重基座,直径扩大到800米;中部是“背甲”,888层的主体建筑嵌入背甲纹理中,每层的窗户对应背甲的斑纹;顶部是金龟的“头部”,作为指挥中心,可360度旋转,监测周边星域。

这个设计刚成型,平台就弹出警告:“传统建筑材料无法实现背甲纹理的立体成型,且抗辐射指数仅300西弗,低于蓝顿星球平均辐射值450西弗。”

都凡早有预料,他点开“材料库”,选中“生物活性碳纤维”与“钛合金粉末”,再将金龟基因片段导入材料参数中——这是创世者-III型的核心功能:将生物基因与金属融合,让材料拥有“生命特性”。

他按下“模拟融合”按钮,屏幕上开始显示数据:融合初期,基因片段与金属粉末出现排斥,融合率仅52%;当他加入蓝顿星球特有的“蓝晶粒子”作为中介后,融合率迅速攀升到88%;再调整能量激活强度,从1000焦耳提升到1200焦耳,融合率最终稳定在93%。

“抗辐射指数呢?”都凡追问,平台立刻弹出结果:“93%融合度材料抗辐射指数达600西弗,满足需求;自我修复速度:受损面积1平方米内,24小时可完全修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长舒一口气,抬手揉了揉眉心——三天三夜的草图绘制与模拟推演,终于有了第一个突破。

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他的首席助手阿夏抱着一叠数据报告走进来:“都凡老师,军营的初始设计遇到问题了——传统营房无法在一个月内满足30万士兵的住宿需求,而且能源消耗会超出预算。”

3. 军营革新:模块化生物舱的构想

都凡接过阿夏递来的报告,目光扫过关键数据:传统营房单舱容纳10人,需3万间,建设周期至少45天,每间日均能耗20度,总能耗60万度/天,远超能源站初期规划的40万度/天。

“传统方案肯定不行,”都凡把报告放在桌上,手指在全息平台上轻点,调出军营的待建区域——位于蓝顿星球东部的平原,面积约50平方公里,靠近能源站,方便能源供应。

他突然想到创世者-III型的“模块化打印”功能——既然总部大楼能用生物材料实现立体成型,军营为什么不能用模块化生物舱?

“阿夏,你有没有想过,军营不是‘盖’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都凡的指尖在平台上画了一个圆柱形的舱体,“我们设计一种生物模块化舱,每个舱体直径10米,高5米,可容纳20名士兵,内部自带供氧、净化、温控系统,还能通过生物链接实现模块拼接。”

阿夏眼睛一亮:“您是说,像搭积木一样?需要多少士兵,就拼接多少舱体?”

“对,而且生物舱的材料和总部大楼一样,用融合了金龟基因的活性合金,”都凡调出材料参数,“这样生物舱不仅能抗辐射,还能自我净化——士兵生活产生的垃圾,可通过舱体内部的生物酶分解,转化为能源,降低能耗。”

他边说边在平台上绘制生物舱的内部结构:舱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睡眠区,20个睡眠舱呈环形排列,每个睡眠舱配备全息通讯器,可与地球总部直接联系;下层是生活区,包含厨房、卫生间、小型训练室,训练室可通过调整重力参数,模拟地球重力(1G),方便士兵保持训练状态。

“能耗呢?”阿夏最关心这个问题,都凡调出模拟数据:“单个生物舱日均能耗15度,30万士兵需1.5万间舱体,总能耗22.5万度/天,比传统方案减少62.5%,完全在能源站的预算内。”

“建设周期呢?”阿夏追问,都凡点开创世者-III型的打印效率:“创世者-III型一次可打印2个生物舱,耗时2小时,我们调派10台打印机同时工作,每天可打印240个,1.5万间仅需62.5天——不对,还是超了一个月。”

他皱起眉头,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调整打印参数:“把生物舱的直径缩小到8米,高度不变,容纳人数减少到16人,这样单个舱体的打印时间缩短到1.5小时,10台打印机每天可打印320个,1.5万间需46.875天,还是不够。”

“那增加打印机数量?”阿夏提议,都凡摇头:“目前共同体只有15台创世者-III型,总部大楼需要5台,能源站和通讯塔需要3台,最多只能给军营调派7台,而且多台打印机同时工作会造成能源负荷波动,风险太高。”

两人陷入沉默,这时实验室的门又被推开,负责结构力学的老专家李默走了进来,他看到平台上的生物舱设计,笑着说:“小都,你是不是把生物舱的‘生长’特性忘了?”

都凡一愣:“生长特性?”

“对,活性合金材料能自我组装,”李默走到平台前,点击“材料特性”选项,“你看,打印好的生物舱模块,在蓝晶粒子的刺激下,能通过舱体底部的‘根须’结构,与其他模块自动连接,不需要人工拼接——这样打印时不用考虑拼接精度,能提高20%的打印效率。”

都凡立刻调整参数:打印效率提升20%后,7台打印机每天可打印384个生物舱,1.5万间仅需39天,还是差9天。

“再优化内部结构,把厨房和卫生间做成共享模块,”李默继续说,“每10个居住舱配1个共享生活舱,这样居住舱的结构更简单,打印时间缩短到1小时,7台打印机每天可打印504个,1.5万间居住舱加1500个共享舱,总共1.65万间,仅需32.7天,接近一个月了。”

“还差2.7天,”都凡咬了咬牙,“再把打印时的能量激活强度提高到1300焦耳,虽然会增加5%的材料损耗,但能再提升10%的打印效率,这样每天可打印554个,1.65万间仅需29.8天,刚好在一个月内!”

平台弹出警告:“能量强度超安全阈值,材料损耗率达10%,是否确认?”

都凡毫不犹豫地点击“确认”:“损耗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时间不能等。”

4. 能源危机:反物质反应堆的安全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解决了军营的时间问题,都凡的注意力立刻转向能源站——总部大楼和军营的能耗加起来是22.5万度/天,再加上通讯塔的10万度/天,总能耗达32.5万度/天,而能源站的核心是反物质反应堆,设计输出功率是35万度/天,看似有冗余,但反物质反应堆的安全问题还没解决。

他调出反物质反应堆的设计图纸:反应堆的核心是一个直径5米的真空舱,内部储存着0.1克反物质,通过磁场约束,让反物质与正物质缓慢湮灭,释放能量。

但问题在于,蓝顿星球的磁场不稳定,会干扰反应堆的磁场约束——三天前的一次模拟中,磁场波动导致反物质与正物质的湮灭速度突然加快,输出功率瞬间飙升到50万度/天,差点引发反应堆爆炸。

“必须给反应堆加一道‘安全锁’,”都凡召集能源团队开会,会议室内的全息屏上显示着反应堆的模拟爆炸画面,“磁场约束一旦失效,我们需要在0.1秒内切断反物质供应,同时启动应急冷却系统。”

团队里负责磁场研究的陈风推了推眼镜:“目前的磁场约束用的是超导线圈,在蓝顿磁场波动时,线圈的电流会不稳定,导致磁场强度变化——我建议改用‘生物磁场’,用融合了金龟基因的生物材料制作线圈,生物材料能自动适应磁场波动,保持磁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