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回头望了一眼,李世民依旧坐在沉香木榻上,望着太液池的方向,夕阳的金辉洒在他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带着一种孤家寡人的落寞。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更明确了 —— 专注于农技,远离纷争,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这个时代创造价值。
回到司农寺时,天已经擦黑了。老李和老张正在库房核对胡椒种子的数量,见他回来,连忙迎了上来。“大人,您可回来了,今天去宫里这么久,出什么事了?” 老李手里还拿着账本,脸上满是担忧。
李杰把李世民划地建农具改良坊的事一说,两人顿时喜上眉梢,眼睛都亮了。
“大人,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老李激动地把账本往桌上一拍,“有了专门的改良坊,咱们就能把那些新想法都变成真家伙了!上次您说的那个能同时播种的机子,还有能自动脱粒的架子,都能做出来了!”
“是啊是啊,” 老张也搓着手,满脸兴奋,“我这就去联系铁匠铺和木匠坊,让他们准备着,明天一早就去看地!”
“不急。” 李杰笑着摆摆手,走到案前,铺开一张巨大的宣纸,“我们先好好规划一下,怎么建才能最合理,最方便研究和试验。” 他拿起炭笔,在纸上画出草图,“这里建一个锻造车间,分熔炉区、打铁区、淬火区,用来打造农具的铁制零部件;那边建一个木工车间,放刨子、凿子、锯子,做犁架、木柄这些;还有这里,建一个试验车间,地面铺石板,方便测试新农具的性能,旁边再挖几块试验田,种上不同的作物,测试农具在各种土壤和作物上的效果……”
老李和老张凑在旁边,看着李杰笔下的草图一点点变得清晰,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锻造车间得离木工车间远点,火星子怕烧着木头。”“试验田得分块种,谷子、麦子、豆子都得有,这样测试才准。”“仓库得建在高台上,免得下雨天进水,坏了那些铁器。”
李杰听着他们的建议,不时在草图上修改,炭笔在宣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老李点燃了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三人专注的脸庞。
“还有,得建个晾晒场。” 李杰忽然想起什么,在草图一角画了个长方形,“新做的农具得在太阳底下晒晒,去除潮气,不然容易生锈。尤其是犁铧这些铁家伙,保养不好可不行。”
老张点头附和:“大人说得是。我以前在铁匠铺当学徒时,师傅就常说,铁器跟人一样,得好好伺候着,才能用得久。”
老李则看着草图上的锻造车间,眉头微皱:“熔炉得用耐火砖,不然烧不了几次就塌了。还有风箱,得多备几个,保证火力够旺,打铁才能打得匀。”
“这些都得记下来。” 李杰找来纸笔,把需要的材料一一列出,“耐火砖、生铁、木炭、硬木、麻绳…… 明天让老张去工部申领,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匠。”
“好嘞!” 老张接过清单,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怀里,仿佛那不是一张纸,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夜色渐深,司农寺的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这间屋子还亮着灯。三人讨论得热火朝天,完全忘了时间,直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才想起还没吃晚饭。
“都怪我,一聊起来就忘了时辰。” 李杰笑着合上草图,“老李,你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剩饭,简单对付一口就行。”
老李应声而去,很快端来三碗糙米饭和一碟咸菜。三人围坐在桌前,就着油灯吃饭,糙米饭有些硬,咸菜也有些咸,但他们吃得格外香。
“等改良坊建起来,咱们就请个厨子,让他给咱们做胡椒炖肉,好好改善改善伙食。” 老张嘴里塞满了米饭,含糊不清地说。
“还胡椒炖肉呢,先把工坊建起来再说。” 老李白了他一眼,却也忍不住笑了,“到时候让陛下也来看看咱们的成果,说不定还能赏咱们些好酒。”
李杰看着他们憧憬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有这样一群踏实肯干的人在身边,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吃完饭,老李和老张拿着草图回去了,说是要再琢磨琢磨,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李杰独自留在屋里,看着桌上的草图,心里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