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原本平和的脸色也沉了下去,像酝酿着风暴的天空。他从李德全手中接过奏折,缓缓展开。奏折上的字迹工整秀丽,显然是精心誊抄过的,详细描述了新犁损坏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用词恳切,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为民请命的急切。最引人注目的是,奏折后面还附着一张厚厚的麻纸,上面按满了密密麻麻的红手印,少说也有上百个,那是兖州农户的联名信,边缘处还有几处泪痕,仿佛能看到农户们绝望而愤怒的神情。
“竟有此事?” 李世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不悦,他将奏折放在御案上,目光扫过阶下的群臣,“贞观犁在其他各州使用良好,反馈极佳,为何偏偏兖州出了这么大的问题?”
站在文官队列靠前位置的李承乾,听到这话时,嘴角几不可查地勾起一抹冷笑,快得如同流星划过夜空。但那笑容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眉头紧锁,眼神里满是 “关切”。他微微侧过头,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站在另一侧的李杰 —— 虽然李杰不在朝班之列,但他能想象出对方此刻焦头烂额的模样。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一个能让李杰身败名裂的机会。
退朝后,李承乾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慢悠悠地走到宫门口的金水桥边,像是在欣赏桥下的流水。没过多久,几个与他素来交好的官员就 “恰巧” 路过。为首的是礼部侍郎张恒,此人向来对李杰的快速升迁心怀不满,看到李承乾,立刻拱手行礼:“太子殿下千岁。”
李承乾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然后故作惋惜地叹了口气,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几人听清:“唉,真没想到,这贞观犁竟然如此不经用。我之前还在父皇面前夸赞李杰有才干,现在看来,是我看走眼了。他怕是为了邀功,才急匆匆地强推这等劣质货,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啊。”
张恒立刻顺着他的话头接道:“太子殿下说得极是!依臣看,这新犁本就华而不实,哪有咱们用了几百年的旧犁可靠?李杰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拿百姓的生计当赌注,实在该严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个官员,户部郎中刘启也连忙附和:“是啊,兖州那边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听说有农户因为新犁损坏,误了农时,在家里哭天抢地呢。若是朝廷不严惩李杰,恐怕会引发民怨,到时候就难办了。”
李承乾假意抬手制止他们,脸上露出 “为难” 的神色:“诸位慎言,此事毕竟还未查清,还需陛下定夺。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里充满了 “痛心”,“想到那些受苦的百姓,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啊。”
他的话看似在为百姓担忧,实则字字句句都像淬了毒的针,精准地扎向李杰。这些官员都是人精,自然明白太子的意思,纷纷点头称是,心里已经盘算着如何在朝堂上发难。
很快,这些话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朝堂上下传开了。那些原本就对李杰心存嫉妒的官员,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跳出来指责司农寺监管不力,要求陛下严惩李杰,立刻停止推广贞观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