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接驳完成!”
“主电源接通!”
“自检程序启动!”
一连串的指令和汇报在幽深的巷道里回荡。巨大的采煤机控制面板上,指示灯如同星辰般次第亮起。最终,代表主控系统就绪的绿色指示灯,稳稳亮起!没有警报!没有闪烁!
短暂的寂静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王强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那点稳定的绿光,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难以言喻的激动涌上心头。他成功了!他的团队成功了!这枚凝聚了无数心血和汗水、扛住了权威质疑和极限考验的技术火种,终于在这幽深的地底,植入了矿务局生产的心脏!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矿灯光束下,那沾满煤灰的脸庞上,属于技术领军人物的自信和沉稳,正悄然成型。
矿务局财务科成本分析中心办公室,气氛却带着一种无形的硝烟味。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赵静坐在崭新的电脑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飞速滚动。她眉头微蹙,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快速调取着近三年全局各采区的设备维修费用报销单据电子台账。她对面,坐着财务科副科长孙德海,一个头发梳得油亮、脸上习惯性带着三分笑意的中年男人。
小主,
“小赵啊,”孙德海端着保温杯,慢悠悠地吹着热气,“王局让你参与全局成本管控优化,是看重你的能力。不过呢,这成本分析啊,尤其是设备维修这块,水很深,也很复杂。各个采区情况不一样,设备老化程度不同,维修费有高有低,这很正常嘛。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要平衡好成本控制和保障生产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卡、压,伤了下面区队的积极性,影响了生产,那就得不偿失了,对吧?”
他语气温和,像个循循善诱的长者,但话语里却带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和稀泥”哲学,试图用“复杂”、“平衡”这些模糊的概念,消解赵静这个新锐试图深挖的成本管控意图。
赵静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指,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清澈而平静,没有丝毫新人的怯懦,反而带着一种洞悉数据的锐利。“孙科长,您说的平衡,我理解。”她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但平衡不是糊涂账的理由。”她将屏幕转向孙德海,鼠标点开几个被高亮标注的条目。
“您看,西三采区机电班,去年三季度,同一型号的液压泵,在一个月内报销了三次‘核心阀块更换’,每次费用都在一万二左右。而同期,西一采区机电班,同型号液压泵只报销了一次常规保养,费用三千。设备使用强度相近,环境类似。这‘核心阀块’的损耗率差异,符合常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