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同奈区以外的拆迁户、或者卖地给襄人的夷人,只能安置在西贡区。就连西贡区对夷人也开始严控,远郊区的四个领当中,每年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有幸迁入西贡区。
元稹和李德裕认为,尽管新城在发展,但是能够创造的商机和就业就会是有限的,自然倾向于分给华襄两族。
由于朝廷严控华人到夷人地区,除了公职、军人、教师队伍之外,能来的主要是办企业、高级管理、核心技术、大宗贸易的人员。因此,在符真路的华人,主要存在于府城、郡城,都是当地的金字塔顶尖人物,他们非富即贵,成为令人仰慕的对象。
元稹为了给襄人增加就业机会,除了按照分权模式,给了襄人大量的公职、军人、教师岗位,还规定华襄两族举办的企业、商行必须优先使用襄人,只有襄人不够或者襄人不愿干的岗位,才能招收夷人。
同奈新城的华人聚居区挨着政务区,这两个区域是城市的核心区,也是安保等级最高的区域。这两个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周围砌上高墙,留几个重要的进出口,只允许华人和襄人进入,其中襄人还必须手持证件。
符真路所有的公职都是华人担任,但是隆安府普通公职是留给襄人的,所以这些襄人可以手持工作证,进出政务区。
那些华人家庭都比较富裕,自然要雇一些保姆、家丁、马夫之类的人员,由于只能雇佣襄人,所以开的薪水会高一些,这些人也可以办理专门的出入证,进出华人居住区。
在隆安府,夷人要办理的事项基本都在各乡、坊办理,最多到区、领一级就可以完成。区、领一级需要到政务区中的路、府衙门办事的,襄人公职人员拿着工作证,才能进入政务区。
至于华人生活区中,除了那些雇佣的人员之外,其他襄人要进去,门卫都会拦住,只有华人过来领人才能进入。
能到华人那里从事家政,或者在华人企业、商行就业的襄人待遇都很好,所以襄人都积极往华人雇主那里应聘。
华人能够雇佣的襄人毕竟有限,不过在同奈区全面实行襄人税率减半的政策,所以其他人就靠着政策优势开店、做买卖,出路也不错。
城市也需要一些从事体力活、服务员、打扫卫生的人员,两个区的大部分夷人只能从事相对低端一些的职业。当然,基层也需要一些夷人公职人员,还有一些夷人从教、从医的,这些都属于夷人中的精英人员。
元稹后来顺利争取到政策,朝廷允许水泥行业开放给各路,但是只能由华人过去举办。元稹发现隆安府东部的边和、头顿两个领有些山区产石灰石,就引进一些华人企业过来办了好几家水泥厂。其他各郡看到机会,也寻找合适的地方,吸引华人去办水泥厂。
适合建水泥厂的地方都远离城区,就几个华人充当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其他岗位就需要按照政策,雇佣襄人来干,但是有些体力活襄人也不想干,就只能放开给夷人。
边和、头顿两个领的夷人由于没法进城,只能是以种地为生,收入微薄,这下看到家门口也有了就业机会,都争着抢着来报名。厂方一下子看到来了那么多人,不知道该招谁才好,一下子僵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