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钱最大的作用是流通!

三国时期的“直百五铢”和“大泉五百”?

朱元璋露出一丝茫然。

他小时候没读过书,虽然一直在学习充实自己,但对于一些偏门的知识,还是比较匮乏的。

一旁的刘伯温也露出了一丝茫然。

他不是不知道这两个玩意儿,

反而是熟啊!太熟了!

他可是正儿八经研究过历朝历代经济政策!

在他刘伯温的认知里,这俩玩意儿,没区别啊!

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那都是割老百姓韭菜的快刀!

是官府明火执仗的抢钱!

刘伯温定了定神,他觉得,他必须得让这位李先生明白,他刚才说的这两件东西,恰恰证明了“印大钱”是条死路!

“先生容禀。”

刘伯温拱了拱手,语气已经从之前的激烈反对,转变为一种学术探讨的严谨。

“先生所言的‘直百五铢’,乃蜀汉刘备入蜀之后,军费匮乏,由重臣刘巴所创。”

“其以几小钱铸造成大钱,强行规定价值等同于五百枚五铢钱,名为‘直百五铢’。”

“此法一出,蜀中财富,数月之间尽归国库,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

说到这里,刘伯温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

“但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乃是强行掠夺民间财富,与盗匪何异?只是手段更高明些罢了。”

“至于东吴孙权所铸的‘大泉五百’、‘大泉一千’、‘大泉五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权甚至规定,民间若有私藏铜料者,杀!敢用旧钱交易者,杀!其霸道与暴虐,比之蜀汉,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国的大钱政策,推行不久便天怒人怨,民间交易几乎停滞,最终不得不废除,回收重铸。”

刘伯温一口气说完,然后看着李去疾,眼神里带着一丝“你看,我说得没错吧”的意味。

说白了,这不都是没钱了,穷疯了,往钱里掺水,搞虚值大钱,从老百姓身上刮地皮的手段吗?

能有什么区别?比谁更不要脸吗?

他觉得,自己已经把这两个案例的本质说透了。

它们都是失败的!

都是祸国殃民的!

这不正好印证了他刘伯温的观点——只要皇帝动了印钱的心思,最后一定是这个下场!

刘伯温定了定神,决定先按自己的理解,再详细解释一下:

“李先生,若论此二者,在刘某看来,实乃异曲同工,皆为国库空虚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敛财之术。”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恭敬地说道:“蜀汉初定,府库空虚,刘备军需浩大,故而刘巴献计,铸直百钱,以解燃眉之急。”

“东吴亦然,孙权连年征战又贪图享乐,开销巨大,遂铸大泉五含,其理相通。”

“此二者,本质上都是以官方强制力,发行虚值货币,掠夺民间财富。若论区别,无非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都是……祸国之举。”

刘伯温说完,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去疾的表情。

他这番话,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乃是史学界的“公论”,按理说,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