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曾国藩在后方闻听三河之变,忧心如焚,深恐安徽大局崩溃。但当得知彭玉麟处变不惊,水师岿然不动,江防稳固如初时,不禁大为感慨,在奏折和书信中多次称赞彭玉麟“忠勇果毅,能任大事”,“水师得人,江淮无忧”。彭玉麟在此次危机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使其在湘军集团内部乃至清廷眼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三河之败的阴影逐渐被克服后,湘军对安庆的围攻更加坚定。彭玉麟的水师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彻底封锁:水师战船沿安庆江面密布,形成铁桶般的封锁线,不仅阻止了太平军从水上增援和补给,也断绝了城内守军从水路突围的可能。
火力支援:水师炮船日夜轰击安庆城墙及城外太平军据点,为陆师的壕堑作业和攻城行动提供强大火力掩护。
物资保障:长江成为湘军最重要的后勤生命线。彭玉麟确保粮饷、军械、兵员通过水路由两湖源源不断运抵前线,支撑了长达两年的围城战。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湘军曾国荃部陆师在完成地道爆破后,对安庆发起总攻。彭玉麟督率水师所有炮船,集中火力猛轰北门及沿江一带,牵制敌军,配合陆师行动。是年九月初五(1861年9月5日),湘军终于攻克安庆,太平军守将叶芸来、吴定彩以下万余人战死。
安庆的克复,是太平天国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天京失去了最后一道强有力的屏障,暴露在湘军兵锋之下。彭玉麟在此役中居功至伟,清廷赏加其巡抚衔,并赏穿黄马褂,以示殊荣。然而,当将士们欢庆胜利时,彭玉麟却独自一人登上旗舰楼船,遥望江南。他取出木匣中的干梅花,心中默念:“梅姑,安庆已克,天京在望,你……可能看见?” 功成名就,却无人分享,胜利的喜悦丝毫无法冲淡他心底的孤寂与哀思。
攻克安庆后,湘军顺流直下,兵锋直指天京。彭玉麟水师作为先锋,一路扫荡沿江太平军残存据点,于同治元年(1862年)春,进泊天京护城河口,与曾国荃陆师会合,对天京形成合围。
此时,彭玉麟已实际成为湘军水师的最高统帅(杨岳斌已调任他职),麾下战船数百,水勇逾万,旌旗蔽空,声势浩大。他驻节于天京上游的大胜关,建立水师指挥部,统筹整个天京战场的水陆协调与江防事务。
围困天京期间,彭玉麟的水师任务极其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