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广陵绝响:刑场上的最后风姿

历史奇人传 山羊02 1311 字 15天前

第七章 广陵绝响:刑场上的最后风姿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秋天,洛阳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清晨,东市的刑场周围早已聚集了数千人。他们中有太学生、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甚至还有一些朝中官员隐匿在人群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身影——嵇康。

嵇康被两名狱卒押解着,缓缓走向刑场中央。他身着白色囚衣,却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姿。七尺八寸的身高在人群中显得挺拔出众,尽管经历了数月的牢狱之灾,他的面容依然清隽,目光依然明亮。最令人惊叹的是他那超然物外的神态,仿佛不是赴死,而是去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约会。

《世说新语·雅量》记载道: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这种面对死亡的从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在人群的最前方,站着三千名太学生。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向监斩官请求赦免嵇康,甚至愿意拜他为师。这些年轻学子们面色悲戚,有些人已经忍不住低声啜泣。其中一位年轻学子忍不住高呼:“嵇先生无罪!”随即引起一片附和之声。

监斩官贾充面色阴沉地看着这一幕。作为司马昭的亲信,他深知今日之事关系重大。他示意刽子手做好准备,随即按照惯例走向嵇康:“嵇叔夜,你还有何遗言?”

嵇康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定格在贾充脸上。他的声音平静而清晰:“请取琴来。”

这三个字一出,全场哗然。贾充也愣住了,他审理过无数死刑案件,从未听过如此要求。但在众人的注视下,他不得不吩咐手下:“取琴来。”

不久,一架古琴被小心翼翼地抬上刑场。这架琴是嵇康在狱中时常弹奏的,琴身已经有些磨损,但每一处痕迹都记录着主人对音乐的痴爱。

嵇康轻轻抚摸着琴身,仿佛在与老友作别。他盘膝坐下,将琴置于膝上,闭目凝神片刻。这时,整个东市鸦雀无声,连秋风都似乎停止了呼啸。

突然,他的手指动了。

第一个音符响起,如同惊雷划破长空。紧接着,激昂悲壮的旋律奔涌而出,正是那曲千古绝唱——《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广陵散》原本讲述的是聂政为父报仇的故事,曲调慷慨激昂,充满了反抗强暴的精神。此刻在嵇康的指下,这首古曲更添了几分悲壮与决绝。

琴声时而如狂风暴雨,倾泻着满腔的愤懑;时而如涓涓细流,诉说着对生命的眷恋;时而又如金戈铁马,表达着永不屈服的意志。在场众人无不为之震撼,就连那些奉命行刑的士兵,也忍不住低下了头。

在琴声最激昂处,嵇康忽然开口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