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云游自己也再次潜入那些技术精英聚集的论坛和社区。
他不再像寻找刘健时那样广撒网,而是有针对性地搜索那些讨论分布式系统、网络协议优化、数据库底层原理等硬核技术的帖子,仔细分析发帖人的思路深度和技术功底。
他注册了一个新的ID,以技术讨论的名义,与几个他看中的目标进行了几轮线上交流,进一步验证对方的能力。
几天后,一份简短的名单和初步评估报告摆在了云游面前。
“游哥,猎头那边推荐了三个人选。”周家明汇报着,“一个是之前‘迅聊’的核心后端开发工程师,叫张锋,因为不满内部晋升体系僵化而离职,技术实力很强,尤其擅长消息推送系统的优化。
另一个是来自电信研究院的专家,李明博,对网络传输和协议优化有很深的理论和实践积累。
第三个是数据库大牛,叫王海,之前在大型电商平台工作,处理过亿级用户的数据。”
“论坛这边,我锁定了一个ID叫‘协议猎手’的人,”云游补充道,“他对TCP/IP协议族的理解非常深刻,发表过几篇关于优化传输效率的帖子,思路很刁钻,像是自己动手实现过底层协议栈。真实身份还在核实,但水平极高。”
“约他们见面。”
云游果断决定,“分开约,地点定在……
公司新租的办公室。”
为了“叮叮”项目,云游已经让李静在京华市科技园区租下了一层更大的办公室,环境和技术设施都比之前的工作室好了几个档次,这也是为了向潜在人才展示公司的实力和决心。
面试悄然进行。云游亲自参与了每一场,刘健作为技术负责人全程陪同。
面对前“迅聊”工程师张锋,云游更关注他对IM行业现状的理解和实战中遇到的坑;
面对研究院出来的李明博,则深入探讨了网络传输的理论极限和实际工程中的权衡;
面对数据库专家王海,问题聚焦于海量用户状态管理、在线列表同步、消息漫游等场景下的数据库架构设计。
而那个神秘的“协议猎手”,真名叫陈默,竟然是一名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学生,但他展现出的对网络底层技术的痴迷和深厚理解,让刘健都自叹弗如。
他话不多,但每个回答都直击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