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从善如流:就依先生之言。传令各军,严加操练,以待父帅调遣。
就在青徐整顿之际,黎阳的嘉奖令到了。袁绍在令中不吝赞美之词,对袁谭大加赞赏。
...吾儿旬月之间,定青徐,收豪杰,展吾家威仪。特表谭为青州牧,假节,都督青徐军事。其余诸将,各有封赏...
使者还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曹操因粮草不继,已退守许昌。袁绍正准备乘胜追击。
主公特意嘱咐,使者低声道,请公子稳固东线,必要时出兵策应。
袁谭郑重接令:请回复父帅,谭必不辱命!
当晚,袁谭召集心腹密议。陈宫分析道:曹操虽败,实力犹存。我军当稳守青徐,不可轻动。
荀攸却持不同看法:此乃天赐良机。若我军西出豫州,与主公形成夹击之势,曹操必败无疑。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终都看向袁谭。
就在袁谭举棋不定之际,程昱从黎阳送来密信。这位留守谋士的来信,让局势顿时明朗。
...曹操虽退,然其麾下谋臣猛将尚在,不可小觑。且闻其已遣使联络孙权,恐有合纵之谋。公子当务之急,在巩固根本,而非贪功冒进...
随信附来的,还有一份绝密情报:曹操确实已经派蒋干出使江东,意图联合孙权共抗袁绍。
陈宫阅信后,神色凝重:若孙曹联手,局势将大为不同。
荀攸也转变了看法:既然如此,确当以稳固为主。
袁谭当即定策:传令各郡,加固城防,广积粮草。同时遣使赴江东,示好孙权。
在袁谭的主持下,青徐二州开始推行新政。这些政令既体现了乱世所需的强硬,又处处显露出仁政的色彩。
首先是屯田令。袁谭采纳了陈宫的建议,命军队在战时作战,闲时屯田。同时招抚流民,分给荒地,三年免赋。
其次是兴学令。在孔融的主持下,各郡县开始兴办官学。凡适龄子弟,皆可入学,学优者还可举荐为吏。
最得民心的是平冤令。袁谭下令重审历年积案,凡有冤屈者,皆可上诉。此举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