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的。”顾泽野郑重地回答。
此后,别人的寒假都是轻松愉快,而顾泽野的假期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规律。他白天钻研编程,学习游戏设计理论,晚上则沉浸在父亲的那些笔记和商业类书籍里。他开始学着用父亲的“风险控制”思维,去评估自己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隐患;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规划自己学习和开发的时间节点;甚至开始思考,如果将来真的要成立工作室,知识产权该如何布局。
他和父亲之间的交流,依然不多。但偶尔在饭桌上,顾泽野会尝试性地提起一些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涉及资源整合或商业逻辑的问题。顾父通常只是听着,偶尔会在关键处插一两句,点出问题的核心,或者提醒他某个容易被忽略的法律边界。这种交流不再是父子间的对抗,更像是一种基于共同认知平台上的、近乎同事式的探讨。顾母看着这对父子之间这种奇特而崭新的互动模式,悬了多年的心,终于渐渐落回了实处。
日子渐行渐远,凭借顾泽野的睿智好学,他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可玩性较高的游戏 Demo。
深夜,他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第一次主动邀请父亲试玩。顾父来到他的房间,站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那个由简单几何图形构成、但运行流畅、机制有趣的小世界,沉默地看了很久。
顾父伸出手,有些笨拙地操作着键盘上的方向键,控制着屏幕上的小方块跳跃、闯关。他玩得并不好,很快就“死”了。但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指着屏幕上的某个障碍设置,用他惯有的、讨论商业方案的语气说:“这个地方,对新手玩家的挫败感是不是太强了?可以考虑增加一个渐进的难度提示。”
顾泽野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起来。父亲提出的,不是一个外行人的胡乱指点,而是一个切中了用户体验核心的、非常内行的建议。
“爸,你说得对!我明天就调整一下!”
顾父“嗯”了一声,没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房间。但在门口,他停顿了一下,背对着顾泽野,似乎极轻地说了一句:“做得……不错。”
声音很轻,几乎要消散在夜晚的空气里。但顾泽野清晰地听到了。
他站在原地,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又回头看向屏幕上那个凝聚了他无数心血、也见证了父子关系破冰重生的游戏界面,嘴角缓缓扬起一个巨大而无声的笑容。
窗外,将至的年味浓烈,城市的灯火璀璨,而属于他顾泽野的星辰,正在这片曾被父辈的阴影所笼罩的夜空中,悄然点亮,并坚定地开始闪烁起属于自己的、不可忽视的光芒。他的路,还很长,但此刻,他手中握着的,不仅是自己的热爱与决心,还有来自父亲那座沉默山峦之下,深沉而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