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的手指僵在半空中,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房间,尘埃在光柱中缓慢舞动,而那只破旧的小熊玩偶静静地躺在他的掌心,那道裂开的小口子像一道神秘的裂隙,通往某个被刻意隐藏的真相。泛黄的纸张一角夹杂在雪白的棉花中,散发着陈旧而诱人的气息,像是一封来自过去的密信,穿越时空的阻隔,终于抵达他的手中。
母亲知道这里面有东西吗?这个疑问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这是她要求将小熊放在枕边的真正原因?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巧合,一个连母亲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脏,指尖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探手进去,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拆解炸弹。棉花被一点点拨开,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在这过分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的指尖触到了那张折叠的纸张,它比想象中更厚实一些,带着某种令人安心的质感。
他屏住呼吸,慢慢地将它抽了出来。纸张不大,质地粗糙,像是从某个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泛着岁月沉淀的深黄色。它被仔细地折叠成一个小方块,紧紧塞在玩偶的填充物里,仿佛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严加保守的秘密。
艾文看了一眼卧室门,确认锁得好好的,还特意走到门口倾听片刻——只有冰箱偶尔发出的嗡鸣和窗外遥远的车流声。他走回书桌前,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天光,小心翼翼地展开这张承载着未知真相的纸。
字迹映入眼帘——不是母亲娟秀的笔迹,而是一种更加硬朗、带着棱角的字体,是父亲的笔迹!艾文的心脏猛地一缩,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父亲常年在外,家里关于他的痕迹很少,这张纸条的出现,瞬间将一种遥远而陌生的关联拉到了眼前。他几乎能想象出父亲伏案书写时的样子,眉头微蹙,手指紧紧握着笔,在纸上留下这些坚定而急促的笔画。
纸上的内容,像是一份冰冷而严谨的研究记录,或者……生存指南。标题赫然在目:
《观察记录与应对补充(灰域初步渗透阶段)》
“灰域”?“渗透”?这些陌生的词汇指向了一个远超他理解范围的背景。艾文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柱爬升,但他强迫自己继续读下去。
· 条目1:能量残留体(暂称“寄居物”)对特定有机物(如红烧肉)表现出强烈同化倾向。同化过程会释放精神干扰波,诱发不可控的贪婪食欲。限制接触是关键。同化完成体(灰色)具有污染性,需隔离。
(艾文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碗变成灰色、散发着怪味的红烧肉,以及自己当时强忍着的渴望。原来那诱人的香味本身就是一种陷阱,一种“精神干扰”。他回想起来,那种渴望几乎压倒理性,若不是母亲规则的约束,他可能已经吃下了那可怕的东西。现在想来,那不仅仅是恶心,更是一种本能的警告。)
· 条目2:低频精神拟态(“哀嚎者”)常模仿熟悉声音(如宠物、亲人)诱使目标解除物理隔绝。听觉屏蔽有一定效果,但意志力是根本。切记,它们没有实体,只有被“允许”进入后才能产生影响。
(阳台的猫叫,冒充母亲的电话,还有昨晚那模仿母亲声音的敲门低语……它们都是“低频精神拟态”?目的是为了被“允许”进入?艾文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想起了昨晚门外那个声音如何精准地模仿母亲的语调,几乎骗过了他。如果当时他开了门,会有什么后果?这个想法让他胃部一阵翻腾。)
· 条目3:规律性实体敲击(“守夜人”)是边界试探行为。其出现时间(凌晨2点)与空间稳定性薄弱点吻合。无视是最佳策略。任何回应(包括声音、目光接触、甚至强烈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强化其存在锚定。
(凌晨两点的敲门声被命名为“守夜人”,是一种“边界试探”。而“情绪波动”会强化它?难怪昨晚它显得那么暴躁,是因为自己恐惧的情绪被它捕捉到了吗?艾文回忆起那越来越激烈的敲门声,门上新增的刮痕,不禁感到后怕。他的恐惧,竟然成了滋养那些存在的养料。)
· 条目4:通讯线路是薄弱通道。“锚点通话”(下午3点)需严格遵守。其他时段的冒充信号具有精神寄生性,接听可能导致认知混淆。
(这解释了为什么不能接其他时间显示为“妈妈”的电话。艾文想起昨天下午差点接起的那个电话,一阵后怕掠过心头。认知混淆——这个词让他联想到更可怕的后果,也许不只是暂时的困惑,而是永久性的精神损伤?)
· 条目5:“哨兵植物”对环境能量变化极度敏感。枯萎是其吸收过量负面能量的表现。黑布覆盖并非杀死它,而是强制其进入“静默消化”状态,避免能量反溢。覆盖期间切勿移动或窥视。
(客厅的绿植是“哨兵”!它不是在死亡,而是在“吸收能量”?黑布是帮助它消化?那黑布下渗出的暗红痕迹和鼓胀……是它“消化”过程中的副产物?艾文想起那株植物被覆盖前不自然的枯萎速度,以及覆盖后黑布下隐约的蠕动。这听起来比单纯的死亡更糟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