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喘息片刻,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凝聚起最后的精力:“臣有……最后数言……君上……务必谨记……”
“其一,楚乃大患,然其势已成,不可急于求灭,当巩固中原,以待天时。慎战……而非怯战……” “其二,周室虽微,名器犹存,尊王之旗,不可弃也。乃聚诸侯之纲……” “其三,”他目光艰难地转向太子昭,又看向桓公,“社稷之本,在嗣君安宁。君上……万不可……废长立幼……再生变乱……公子诸人……当善加安抚……赐以厚禄……而非……重权……”
此言直指长卫姬、公子无亏一党,更是对桓公未来可能因耳根软而动摇的最终告诫。桓公泣不成声,连连点头。
最后,他看向鲍叔牙与隰朋:“鲍兄……隰朋……国事……拜托了……辅佐君上……太子……如……辅我……”
鲍叔牙老泪纵横,重重顿首:“夷吾放心!鲍叔牙在一日,必竭尽肱骨之力,不负所托!”隰朋亦含泪叩首:“朋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管仲的目光最后变得有些涣散,他望着虚空,仿佛看到了自己一手辅佐桓公建立的赫赫霸业,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荣光。他嘴唇微动,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呢喃:“臣……恐……天下……诸侯……自此……轻齐矣……”
言毕,溘然长逝。
时值黄昏,窗外忽起大风,吹得窗棂呜咽作响,仿佛天地同悲。齐桓公霸业的最重要奠基者、春秋时代的第一位伟大改革家与战略家,就此与世长辞。
管仲的死讯传出,临淄城瞬间被巨大的悲恸笼罩。士农工商,无论是否曾得益其政,皆深感一国支柱崩塌的惶惑与哀伤。市肆为之停业,巷陌闻哭泣之声。无人组织,无数百姓自发聚集于相府之外,匍匐于地,痛哭流涕,祭奠这位带给齐国数十年强盛与安宁的贤相。
桓公悲恸欲绝,下令举国服丧,以诸侯之最高规格厚葬管仲,并亲自为其选定谥号“敬仲”,以示无比的尊崇与怀念。
消息迅速传遍列国,天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