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雍都,兵败的阴云尚未散去,但秦穆公的东出之志并未因此消沉。相反,王官之败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晋国,尤其是赵盾的难缠。
“赵盾不死,晋国难图!”秦穆公对孟明视等将领道,“然,强攻难以奏效,需另寻他策。”
他采纳了大夫繇余的建议,一方面,派出更多细作潜入晋国,不惜重金收买晋国边境官吏和不得志的贵族,搜集情报,散播不利于赵盾的谣言,加剧其内部矛盾。另一方面,秦穆公下令,大力发展骑兵,借鉴北狄胡人的骑射之术,组建一支更加灵活机动、适合长途奔袭和骚扰的部队,以弥补秦军在正面攻坚上的不足。
同时,秦穆公再次遣密使前往楚国,向令尹子文重申盟约,并表示秦国将在后方持续牵制晋国西线,希望楚国能抓住机会,进一步向北扩张,最好能迫使晋国陷入两线持续失血的困境。
秦国的报复,从明面的猛攻,转向了更阴险、也更持久的暗战与砺剑。
三、 楚营定策
楚国方面,子文兵不血刃拿下郑国,战略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他驻跸于新郑外的楚军大营,并未急于继续向北进攻栾枝的防线。
“赵盾主力未损,西线虽败,元气犹存。此时若逼得太紧,反而可能促使晋国上下同仇敌忾。”子文对麾下将领分析道,“郑国新附,人心未定,需时间安抚消化。栾枝据险而守,强攻损失必大。”
他采取了更为长远的策略:以郑国为基地,大量囤积粮草,加固城防,并派遣楚国官吏,逐步渗透掌控郑国军政。同时,利用郑国的地理位置,频繁派出小股部队,配合陈、蔡军队,持续骚扰晋国南境以及仍忠于晋国的城邑,破坏其春耕,掠夺其物资,让晋国南线永无宁日,不断放血。
小主,
“我要让晋国人知道,失去郑国,意味着他们南疆将永世不得安宁。”子文捻须微笑,“待其疲敝不堪,内部生变之时,便是我大楚铁骑北上,饮马黄河之机!”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子文以其老辣的谋略,一点点地蚕食着晋国的霸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