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裂痕(公元前623年 冬)

子文逼退吴军,保全主力,在战术上可谓成功。但在郢都,等待他的并非全是赞誉。司马子玉及其党羽,抓住子文未能全歼吴军、致使梅里遭袭的吴军得以全身而退这一点,大肆攻击,称其“劳师糜饷,纵虎归山”,甚至有传言,子玉已秘密上书楚王,弹劾子文“年老怯战,贻误战机”。

这些风声不可避免地传到了冥厄大营。子文麾下将领多为其嫡系,闻之无不愤慨。而一些原本就与子玉交好,或渴望更大军功的少壮派军官,则开始心思浮动。

“令尹,子玉在郢都如此诋毁,我等岂能坐视?”一员性情火爆的将领按捺不住,在军议上愤然道,“不若上书大王,陈明此战之功,弹劾子玉构陷重臣!”

子文端坐主位,面容平静,仿佛外间的风雨与他无关。他缓缓摇头:“国之大事,岂同儿戏谩骂?吴军虽退,孙武、伍子胥犹在,国力未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此时内耗,徒令亲者痛,仇者快。”

他目光扫过帐中众将,语气转为严肃:“传令各营,加紧操练,修复军械,囤积粮草。吴越之地,不会平静太久。我楚国之患,不在北,而在东南矣。诸将当以此为先,余事,非尔等所虑。”

他强行压下了营中的不满情绪,将注意力重新拉回战备。然而,他心中清楚,郢都的暗箭已然射出,他与子玉的矛盾,随着这次战事的结束,已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楚国政局一颗危险的毒瘤。

吴国梅里,惊魂初定。虽然斗般的奇袭未能破城,但造成的恐慌和对国力的消耗是实实在在的。吴王阖闾在痛定思痛之后,更加坚定了必须先彻底解决背后越国这个“隐患”的决心,至少,要确保其完全无力掣肘。

然而,就在阖闾与伍子胥、孙武商议如何加强对越国控制之时,越国的使团再次“恰逢其时”地抵达了梅里。

这一次,使臣带来的不仅是更加丰厚的贡品,还有越王允常一份声泪俱下、赌咒发誓的国书。国书中,允常极力辩解,声称之前越国边境的一些“小摩擦”皆是当地土酋擅自所为,绝非越国本意,他已严惩相关人等。并再次重申,越国上下对吴国绝无二心,愿世世代代为吴国屏藩,若有异心,天诛地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