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潜龙在渊(公元前620年 - 公元前618年)

惊天动地的巨浪过后,海面往往会呈现一种异样的平静。邲之战与吴入郢的尘埃暂时落定,天下进入了一段看似缓和,实则暗流更为汹涌的相持时期。各大势力皆如受伤的猛兽,退回巢穴,舔舐伤口,磨砺爪牙,目光却从未离开过对手的咽喉。

赵盾彻底将晋国打造成了一个以“赵法”为骨架、以恐惧为筋肉的战争机器。邲之败的耻辱被他巧妙地转化为对内高压控制的理由。朝堂之上,无人再敢质疑他的权威,公室更是形同虚设,晋侯(襄公?)的存在感已微弱如风中残烛。

然而,赵盾深知,纯粹的高压并不能真正恢复国力。他在血腥清洗的同时,也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政策:

· 峻法宽农:对官吏和军队实行严刑峻法,但对底层农户则适当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垦荒,以保证兵源和粮秣的稳定。他采纳了荀林父等人的建议,明确“农为兵之本,仓廪实则军心固”。

· 精兵简政:裁汰老弱,进一步精简军队编制,将节省的资源用于打造更加精良的兵甲,尤其是强化车兵和新兴的骑兵力量。赵盾亲自督导“猎骑”的重建与扩充,以其弟赵旃统领,作为未来的突击尖刀。

· 外交孤立:对中原摇摆的诸侯,如郑、宋,赵盾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冷酷态度。他拒绝其任何示好或解释,并放出风声:“背晋者,他日城破之日,宗庙必毁,社稷必迁!” 这种毫不留情的威胁,反而让一些心怀二志的诸侯在恐惧中暂时收敛,不敢彻底倒向楚国。

晋国如同一座沉默的火山,内部是滚烫的岩浆,外表却是冰冷而坚硬的岩石。它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一个足以洗刷耻辱、重铸霸权的时机。

子玉的突然离世,对楚国是堪比郢都陷落的打击。楚王在云梦泽畔的临时行在,一片愁云惨雾。最终,在残存贵族的推举下,一位以沉稳着称的老贵族——蒍贾(假定人物,或为历史上蒍氏家族代表)被任命为令尹,收拾残局。

蒍贾上台后,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境:郢都虽已收复,但遭吴军洗劫,残破不堪;国库空虚,军心浮动;北方晋国虎视眈眈,东南吴国仇怨已结,西方巴蜀亦不稳。

他的策略务实而艰难:

· 迁都暂避:鉴于郢都残破且目标过于明显,蒍贾力排众议,说服楚王,将政治中心暂时北迁至鄀都(今湖北宜城东南),以便更好地应对北方(晋)和东方(吴)的威胁,并示弱以麻痹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