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涟漪汹涌(公元前592年 春 - 夏)

程婴不解:“家主,我国河东亦有旱情,为何还要购粮助秦?且与秦交通,恐招致朝野非议。”

赵朔解释道:“购粮非为助秦,乃为囤积。粮草乃战略之本,多储无害。与秦交易,可缓和两国关系,使我西线暂安,更能从中获利。此举并非大规模进行,乃是暗棋。至于非议……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要让这池水,更浑一些。让楚国知道,能提供粮食的,不止巴蜀一路;也让齐国和那范蠡知道,这商战,非他一家可玩。”

他不仅要学习范蠡,更要在合适的时机,加入这场游戏,为晋国未来的重新崛起,积累资本和经验。

鸱夷子皮府邸。范蠡同样第一时间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反馈。

“楚王实行榷粮制,官府直接干预……果然厉害。”范蠡轻轻叩着桌面,“如此一来,我们在淮北的收购行动必须立刻停止,否则极易暴露,引来楚国官府的致命打击。传令下去,所有在楚人员,转入静默,已收购的粮食,分批、隐秘运往齐楚边境的预设仓库,暂不出售。”

“越王勾践下令熔铸‘越王金’,强制通行……”读到这条消息,范蠡先是愕然,随即摇头叹息,“勾践啊勾践,你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强权可夺国,却难驭市。货币之信,在于流通与认可,岂是刀剑所能强制?此令一出,越国境内物价必更混乱,商旅断绝,民怨沸腾,无异于自饮鸩酒。”

他敏锐地意识到,勾践的疯狂举动,虽然加剧了越国的危机,但也可能促使勾践采取更极端的对外行动来转移矛盾,比如……寻找借口,对楚国或齐国发动一场冒险的军事进攻。

而赵朔在晋秦边境的小动作,也没能完全瞒过他的耳目。

“晋国赵朔……也开始落子了。”范蠡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随即是更深的忧虑,“天下智者,不止我一人。此场商战,已从我对楚越的单向打击,演变为多方的混战。局势愈发复杂,难以预料了。”

他最初的目的是削弱楚、越,为齐国争取优势,并积累自身资本。但现在,楚国的强力反制,越国的狗急跳墙,晋国的悄然介入,使得局面正在失控。经济手段一旦与政治、军事深度捆绑,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最终会点燃一场谁都不愿看到的大规模战火。

“传讯给我们在越国的眼线,严密监视勾践的一切军事调动,尤其是水师的动向。”范蠡沉声下令,“同时,加快我们将资产向海上转移的计划。这临淄,这中原,恐怕很快就要迎来更大的风浪了。”

他走到窗边,望向南方。春日暖阳,却驱不散他心头的寒意。他以商战搅动风云,本想无形中定鼎乾坤,却发现自己释放出的,可能是一头更加难以控制的巨兽。历史的车轮,正在这无形与有形的双重碾压下,向着更加未知的方向,轰然前行。涟漪已成汹涌波涛,下一个被吞噬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