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擂动,旌旗蔽日。短暂的休战期彻底结束,更加酷烈的战火以人们预料的方式,悍然重燃。决心、勇气、阴谋与无奈,在血与火的舞台上激烈碰撞。
楚将王子侧率领八万楚军,挟大败越国之威,浩浩荡荡北上。楚军阵容严整,戈矛如林,其中更有一支身披重甲、号称“王卒”的精锐步兵,气势汹汹。沿途,迫于楚国兵威,郯、莒等泗上小国不得不象征性地派出部分军队随行,使得楚军声势更为浩大。
楚军进展迅速,很快突破齐国边境不甚坚固的防线,兵锋直指齐国西南重镇——艾陵。艾陵地处泰沂山区与平原交界,是护卫齐国腹地的重要门户,一旦有失,楚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临淄。
艾陵守将乃是齐国名将高固。他深知此战关系国运,一面凭借艾陵山城之险,加固工事,囤积滚木礌石,一面派出多路信使,向临淄告急,请求速发援兵。艾陵城外,楚军连营数十里,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攻势如潮。高固亲冒矢石,指挥若定,齐军凭借地利拼死抵抗,城上城下,尸骸枕藉,战况异常惨烈。
楚军围攻艾陵的紧急军报传至临淄,举国震惊。齐顷公吕无野又惊又怒,他没想到楚国动作如此之快,攻势如此之猛。
“高固能守得住吗?”朝堂之上,一片慌乱之声。
“艾陵若失,临淄危矣!必须立刻发倾国之兵救援!”主战派将领高声疾呼。
也有保守之臣暗持悲观:“楚军势大,锐气正盛。我国新遭商战损耗(暗指范蠡离去后遗留的经济影响),又与越国交易颇多损失,国库不丰,恐难久持……”
齐顷公看着殿下争论不休的群臣,目光最终落在了沉默不语的田文子身上。值此危难之际,他不得不暂时压下猜忌,沉声问道:“文子,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田文子出列,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国难,亦是挽回信任的机会:“君上,艾陵必须救,且必须大救!臣建议,君上当效仿古之先王,亲自挂帅,驰援艾陵!以此激励三军士气,彰显我齐国上下同心,抗楚到底之决心!同时,可遣使疾驰晋国,陈说利害,请其出兵袭扰楚国侧后,以分楚军之势!”
亲自挂帅?齐顷公心中一惊,他久居深宫,何曾经历过战阵?但看着田文子坚定的目光和群臣期待的眼神,他知道,此刻已无退路。“准奏!”齐顷公霍然起身,“寡人将亲率国中精锐,赴援艾陵,与楚人决一死战!朝政暂由晏弱等主持。文子,你随寡人同行参赞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