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会稽之盟与海外曙光 (公元前586年 秋)

最终,在秋风萧瑟的大陵原野,楚越两国举行了简单的盟会。楚庄王与勾践未曾亲自会面,各自派出了最高级别的代表。盟约规定:楚国默认越国对昭关及江东已占领的蕞尔之地的控制;越国承诺不再西进,并送还部分掳掠的楚国人口;双方暂时罢兵。

这就是后世史书所称的“大陵之盟”,或称“会稽之盟”。一场看似不可避免的决战,以这种虎头蛇尾的方式暂时落幕。楚国保住了大部分江东核心区,但威信受损,且东部边境从此多了一个凶悍的邻居;越国则成功在楚国身上咬下了一块肉,获得了宝贵的战略缓冲区和出气口,但并未能实现重创楚国的战略目标。

勾践带着复杂的情绪班师回朝,他知道,这并非结束,而是与楚国漫长争斗的开始。楚庄王也同样清楚,今日之妥协,只为来日更彻底地清算。

楚越罢兵的消息传至新绛,晋国朝堂一片哗然。

“可惜!可惜!若彼等两败俱伤,我晋国便可兵不血刃,收取中原!”郤克捶胸顿足,大为惋惜。

赵朔却显得异常平静,甚至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诸公何必懊恼?楚越虽未两败俱伤,然此盟约,实为‘城下之盟’,楚国被迫承认越国割地,其霸权威严已遭重创!且楚越之仇,经此一战,已是不死不休。未来楚国精力,必被越国长期牵制于东南!”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点向中原:“此正是我晋国东出,重整霸业之良机!楚国无力北顾,齐国新败未复,郑、宋、卫诸国,失去强楚庇护,其心必摇!”

“赵卿之意是?”晋景公急切地问道。

“请君上颁下诏令:第一,以晋楚旧盟为辞,遣使责问郑国首鼠两端,背晋附楚之罪,迫其表态!第二,集结大军于太行八径,做出随时东出之姿态,威慑中原诸国!第三,秘密联络鲁国,许以好处,使其为我内应!”

赵朔的策略,不再是趁火打劫,而是利用楚国受挫、越国牵制的战略窗口,以政治威慑和外交手段为主,军事压力为辅,重新构建以晋国为核心的中原秩序。他要兵不血刃地,将楚国的影响力从中原排挤出去。

晋景公与群臣皆以为然。晋国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将矛头,从西线的秦国,转向了东方的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