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北的紧急军情,并非来自与杨延昭有默契的河东康保裔,而是来自更西面的泾原路(今宁夏、甘肃一带)。军情称,西夏国主李德明(注:此时西夏尚未正式立国,但已事实独立)之子,年轻的李元昊,亲率数万铁骑,突然南下,兵锋直指泾原路重镇——镇戎军(今宁夏固原)!

军情如火,措辞极其严峻。镇戎军告急,请求周边各路速发援兵!

这份军报,如同在原本就暗流汹涌的北疆,又投下了一块巨石。宣抚使司内,刚刚送走每日必来“考察”的赵稹,杨延昭便立刻召集了核心将领。

“李元昊……此子狼子野心,骁勇善战,其志非小。”杨延昭看着地图上泾原路的位置,眉头紧锁。他对这个未来的西夏开国皇帝有着远超常人的警惕。历史上,正是在李元昊手中,西夏正式立国,并成为了宋朝西北的心腹大患。

“六哥,西夏人凑什么热闹?难道他们和辽狗勾结起来了?”杨延嗣疑惑道。

“未必是勾结,但趁火打劫的可能性极大。”杨延光分析道,“耶律休哥两次南侵,虽未成功,却牵制了我朝大量兵力于河北。李元昊定然是看到了我朝西线空虚,想趁机攫取好处,甚至一举拿下镇戎军这等要地,打通东进关中的门户!”

焦赞急道:“太尉,镇戎军若失,则泾原路危矣,关中震动!朝廷必然要从各地调兵救援,我们北疆……”

他的话没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关窍。一旦朝廷从北疆抽调兵力西援,本就因朝廷猜忌而力量受限的河北防线,将更加空虚!届时,一直虎视眈眈的耶律休哥,岂会放过这天赐良机?

“好一招驱虎吞狼,抑或是……默契的趁火打劫!”杨延昭眼中寒光闪烁。他无法确定耶律休哥与李元昊是否有直接的勾结,但两者行动在时间上的“巧合”,对宋朝形成的东西夹击之势,却是实实在在的致命威胁!

“我们绝不能坐视西线崩坏!”杨延昭斩钉截铁,“一旦关中震动,朝廷必然大乱,届时我北疆将成为孤岛,覆巢之下无完卵!”

“可是太尉,”杨洪担忧道,“朝廷会允许我们出兵西援吗?赵稹那关怎么过?而且,我们若分兵西去,耶律休哥趁机来攻,又当如何?”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出兵,可能被朝廷斥为擅权,且会削弱自身防御;不出兵,则可能眼睁睁看着西线糜烂,最终殃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