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春巡砺刃
战争的余波,如同边关春日融雪后混浊的激流,裹挟着冰凌与泥沙,在北疆与汴梁之间冲刷出愈发深邃的裂痕。定州城内,杨延昭以“砥柱中流”的定力,将内部可能因封赏不公而生的怨气转化为更坚韧的向心力,并以强硬而不失灵活的手段,应对着西夏的试探与汴梁“掺沙子”的图谋。表面看来,风波暂息,北疆这艘巨舰在他的掌控下,依旧沿着既定的航向破浪前行。
然而,杨延昭深知,平静的水面之下,暗礁丛生。耶律隆庆虽退,辽国元气未伤;李元昊的骚扰虽被遏制,其狼子野心从未熄灭;而汴梁方面的猜忌与制衡,更如附骨之疽,难以根除。他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喘息之机,将北疆的根基扎得更深,将手中的刀磨得更利。
春深时节,杨延昭决定离开定州中枢,进行一次全面的边境巡视。名义上是视察防务、抚慰将士,实则要亲眼看一看经过一冬整备和年初战火考验后的北疆防线,是否存在隐患,各部将士状态如何,同时也是对朝廷那纸“轮换调令”后,军队基层实际情况的一次摸底。
他没有摆出钦差大臣般的全副仪仗,只带了五百亲卫精骑,以及杨延光、王贵等少数核心人员,轻车简从,悄然出了定州城。
巡行的第一站,是饱经战火洗礼的保州至雄州一线。这里是北疆防线的正面,也是去年耶律隆庆试图寻找突破的重点区域。杨延浦督建的戍堡烽燧体系,在春日的阳光下巍然屹立,与山川地势融为一体,构成了层次分明的防御纵深。杨延昭亲自登上几处关键戍堡,查看守备情况,检查军械储备,与戍卒交谈。
“吃得可饱?御寒衣物可足?”他问得最多的,是这些最实际的问题。
戍卒们见到这位传说中的“杨无敌”亲临,激动不已,纷纷据实回答:“回太师,粮饷足额,冬衣也厚实!”
“家中可有困难?抚恤可曾到位?”他尤其关心那些有伤亡战友的戍卒。
当听到一名老卒说金明寨阵亡同袍的抚恤已由节府直接发下,家人生活无忧时,杨延昭微微颔首,拍了拍那老卒的肩膀:“弟兄们用命,我杨延昭绝不会让英魂寒心,更不会让活着的弟兄有后顾之忧。”
平淡的话语,却带着千斤分量,让周围的士卒们眼眶发热,心中那点因朝廷封赏不公而产生的芥蒂,在太师这实实在在的关怀面前,烟消云散。他们不懂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他们只知道,是眼前这位太师,带着他们打胜仗,护着他们活命,还惦记着他们的温饱家人。
杨延昭又仔细查看了戍堡之间的暗垒、陷坑布置,对杨延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几处可以进一步优化伪装和联动的地方。随行的将领暗暗记下,深知太师视察,绝非走马观花。
离开保州,队伍折向西行,进入河北西路与河东路交界的区域。这里地势更为复杂,山峦起伏,是耶律隆庆上次意图主攻的方向,也是目前防御的重点担忧区域。
在真定府,杨延昭与坐镇此地的二哥杨延浦会合,并召集了河东路的部分将领议事。他再次强调了代北—雁门关方向的重要性,要求两地守军必须密切协同,信息互通,绝不能给辽军任何可乘之机。他还亲自去看了正在加固的雁门关防务,对守关将士的士气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