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敦煌的犹豫

李暠闻言,脸上露出宽慰又略带为难的神色:“陛下谬赞了,老夫愧不敢当。保境安民,本是分内之事。只是……”他话锋一转,叹息声更重,“张使者有所不知。我西凉,国小力微,兵寡民贫,偏居这河西一隅,实是艰难。北有北凉强邻虎视,西有吐谷浑诸部不时寇边,境内亦有一些不服王化的羌胡部落,时生事端。老夫虽有心肃清匪患,保商路周全,然……唉,有时实在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啊。”

他开始诉苦,强调西凉的弱小和面临的困难,这是典型的摇摆势力试图左右逢源的开场白。

张湛心中了然,脸上却露出同情和理解的神色:“公之艰难,陛下亦深知。然陛下常言,西凉公乃汉家苗裔,文采斐然,仁德布于四方,与那些只知逞强斗狠的蛮胡之辈,截然不同。正因如此,陛下对公期许甚高。”

他巧妙地将李暠抬到道德高位,并将其与“蛮胡”(指沮渠蒙逊)区分开来,进行拉拢。

“如今北秦新立,陛下定都长安,志在匡扶天下,再造太平。对于如西凉这般心向汉统、秉持仁德的藩国,陛下愿倾心相交,共襄盛举。”张湛图穷匕见,但语气依旧温和,“确保丝路畅通,不仅利于商旅,更可增强两地联系。陛下希望,西凉能明确立场,与北秦携手,共维河西秩序。届时,陛下岂会坐视西凉困顿?钱粮物资,乃至军事声援,皆可商议。”

这是许诺,也是暗示:只要站队正确,好处少不了。

李暠的眼睛微微亮了一下,但迅速又黯淡下去,被更深的忧虑所取代。他搓着手,显得十分纠结:“陛下厚爱,天恩浩荡!老夫……老夫感激涕零!能与北秦此等大国交好,得陛下青睐,实乃西凉之福,老夫求之不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先是一番感恩戴德,随即话锋又是一转:“然……然河西局势,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北凉兵强马壮,沮渠蒙逊性如烈火,近来又与北魏、柔然使者往来频繁……老夫若贸然……唉,西凉弹丸之地,实在经不起大风大浪啊。还望使者回禀陛下,体谅老夫之万难处境。”

他再次强调自己的弱小,并将北凉的威胁和与北魏、柔然的勾结点出,既是在解释自己的犹豫,也是在试探北秦能给予多大的支持,以及是否有决心真的与北凉乃至其背后的势力对抗。

张湛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脸上的笑容稍稍收敛,语气虽仍平和,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份量:“公之顾虑,外臣明白。北凉所为,陛下亦有所察。其袭杀商队,勾结外敌,挑衅天威,陛下绝不会坐视不理。”

他没有直接说明北秦要动手,但“绝不会坐视不理”几个字,已足够有力量。他继续道:“陛下乃天下共主,自有雷霆手段,亦有容人之量。对于朋友,陛下从不吝啬。对于敌人……”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