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黄河壁垒

黄河,这条奔腾了万古的母亲河,此刻却成了天下最森严的壁垒,最紧绷的弓弦。自平城那带着无尽怒火的战意下达,北魏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而它的锋芒,首先便指向了这条横亘南北的天堑。

黄河南岸,原本由北秦控制的若干战略要点——风陵渡、碻磝戍、滑台旧城……此刻已如同被惊动的蜂巢。无数来自河北、甚至更远地方的北魏军队,正源源不断地开赴至此。旌旗蔽空,刀枪如林,沉重的脚步声和战马的嘶鸣声,取代了往日的浪涛与风声。

加固城防是首要之急。随处可见被征发来的民夫,在皮鞭和呵斥声中,如同蝼蚁般艰难劳作。他们将巨大的条石、沉重的夯土块运上残破的城墙,拼命加高、加厚。箭楼被修复,雉堞被补齐,护城壕被重新挖深挖宽,底部甚至还插满了削尖的木桩。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一种绝望的恐惧气息。监工的北魏军官脸色冷硬,对任何迟缓都报以厉声责骂甚至鞭挞。对于这些民夫而言,无论是北秦还是北魏,战争的巨轮碾过,他们永远是最先粉身碎骨的尘土。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几处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规模浩大的浮桥修建工程已经启动。巨大的原木从上游放排而下,被工匠和士卒们用铁索、巨钉艰难地连接起来。一艘艘笨重的木船被固定在河心作为桥墩,上面已经开始铺设厚重的木板。虽然距离建成还遥遥无期,但那庞大的基址和日夜不休的敲打声,已充分彰显了北魏意图强行打通黄河通道的决心。北秦的游骑兵曾远远望见,负责护卫这些工地的,是成建制的北魏重甲步兵,阳光下,他们的铁甲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后勤辎重的运输队,更是组成了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长龙,从北岸延伸而来。粮车、草料、箭矢、营帐……各种物资被艰难地运送到各个据点。道路泥泞不堪,车轮常常深陷其中,民夫和驮马疲惫不堪,不时有人倒下,便被毫不留情地推到路边,任其自生自灭。北魏的军纪在战前显得格外严酷,甚至可称残忍。

然而,在这片喧嚣躁动的北魏营地上空,始终盘旋着一双双来自北方的、冷静而锐利的眼睛。

北秦的哨探,如同幽灵般活动在黄河两岸。他们是军中最精锐、最机敏的士卒,精通潜伏、伪装和追踪。他们乘着快舟,利用夜色和芦苇荡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南岸,仔细观察着魏军的兵力部署、工事进度、物资囤积点。有时,他们甚至能伪装成逃难的民夫,混入对方营地,窃听一些零碎的信息。

“风陵渡增兵约五千,以步兵为主,配有大量弓弩。”

“碻磝戍浮桥基址已延伸至河心三分之一处,守备森严。”

“滑台方向粮车络绎不绝,疑为大军囤粮之地。”

一条条情报被加密后,通过信鸽、快马或秘密水道,火速传回北秦设在北岸的军寨,最终汇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