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靖海侯吴祯率领水军的众多船只向东航行,所运输的物资非常多。
昨晚忽然听说纳哈出想要整顿军队前来侦察,被指挥叶旺在半路上阻拦回去了。
由此可以推测,以前每年一到夏天,胡虏就一定不会率军向南进攻,现在正值盛夏,他们却这样做,可见他们的情况了。
军粮运到之后,应当严格做好防御的准备,这样才可以保证没有忧患。
癸巳日,确定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能与责任,在年终考核政绩,据此进行罢黜或升迁。
吏部掌管天下官吏的选拔任用制度、封爵授勋以及考核政绩等政务。
吏部的下属部门有三个,分别是总部,掌管文选;司勋部,掌管官制;考功部,掌管考核。
户部,掌管天下户籍人口、田地、赋税、经费、钱币财物等政务。
户部的下属部门有四个:第一个叫总部,掌管天下的户口、田地、赋税、水旱灾害情况。
第二个部门叫度支部,掌管考核官员、赏赐俸禄等事务。
三是金部,掌管赋税征收、市舶库藏、钱帛、茶盐;四是仓部,掌管漕运的军粮储备、物资的收发计量。
礼部,掌管天下有关礼仪、祭祀、宴饮、科举方面的政务。
礼部的属官有四个:一是总部,掌管礼仪制度、表章奏笺、历书、封赠谥号、诏书赦令、科举、图书典籍、乐律。
二是祠部,掌管祭祀、医药、丧葬、僧道、度牒(官府发给公度僧尼的证明文件)相关事务。
三是膳部,掌管宴饮之事。
四是主客部,掌管各国向朝廷贡献物品和提出建议,以及四方夷族朝贡和赏赐的事情。
兵部,掌管天下的军队、武官选拔、马厩驿站、兵器仪仗等政务。
兵部的下属部门有三个:一个叫总部,掌管军事事务、符信凭证、巡查警戒;一个叫职方部,掌管城池、邮递驿站、烽火台、四方少数民族前来归附。
三是驾部,掌管天子的车驾、马匹、车辆、驿站传递、兵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刑部,掌管天下的刑法以及对徒刑隶役进行审核复查、关卡禁令方面的政务。
刑部下属分为四个部门:一是总部,掌管法令、刑具、盗贼、斗殴、申冤等事务。
二是都官部,掌管徒刑、流刑(犯人的)告诫训谕之事。
审查判决。
三是比部,掌管对犯罪者的财物没收和惩罚之事,凡是触犯钱粮、户婚、田土、茶盐相关法律的人(都归其管理)。
四是司门部,掌管城门的门禁、军政、关渡、追捕逃犯、诈伪、略诱。
工部,掌管天下各种工匠、屯田、山林与川泽的政务。
工部的下属部门有四个:一个是总部,负责城墙、工匠;一个是虞部,负责捕猎、窑冶、炉冶、军需、造纸、鼓铸。
第三是水部,掌管水利、水患、坝闸、桥梁、舟车;第四是屯田部,掌管屯田、垦田、圩岸、廨舍、竹木、薪炭。
每个部门分别设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分别掌管各自的事务,由尚书、侍郎总领政务。
设置沂州卫指挥使司。
赏赐楚王、潭王、苏州府吴江县田地各一百顷,每年的田租米各七千八百石。
将四川思南府宣慰司的水德江等十三个长官司和镇远州隶属于湖广,将五个砦长官司隶属于辰州卫。
甲午日,任命户部尚书海渊为福建行省参政。
丙申日,规定公主府第的制度。礼部说:“唐、宋公主的地位相当于正一品,她们的府第也都按照正一品的规格建造。
现在拟定公主府第的厅堂为九间十一架,装饰花样兽头、梁栋、斗栱、檐角,并用彩色绘画装饰,只是不使用金色;正门为五间七架,大门使用绿油涂饰的铜环、石础、墙砖,并雕刻出精巧细致的花样。
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诏令河间府宁津等县去年因干旱而发生饥荒,民众流离迁徙(到外地)的,免除他们的徭役。
诏令确定官员和百姓婚丧礼仪所用的器物。
礼部商议:凡是婚礼,在纳采、问名这两项礼仪时,公侯和一品到四品的官员,用两匹有红色花纹的丝织品;五品到九品的官员,可以根据情况用一匹丝织品(文绮、绫罗中的一种)。
纳吉之礼,一品、二品官员(之家)用文绮、绢各八匹,红罗各二匹;三品、四品官员(之家)用文绮、绢各四匹,红罗、纱各二匹。
五品官到七品官,赐予二匹文绮、二匹绢;八品官、九品官赐予一匹文绮、一匹绢。
纳征,一品、二品官员(家纳征时)用黑色和浅红色的成捆的布帛,其中带有青色花纹的丝织品用三匹,带有红色花纹的丝织品用两匹。
礼服采用山松特髻、大袖衫、霞帔、褙子,常服采用珠翠漆纱冠、缘襈、长袄、长裙四套,钏镯都用金。
花纹精美的丝织品、薄纱、绫、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各八匹,丝绢三十二匹,丝绵一百两,大红色的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二匹。
三品、四品官员,给予文绮、纱、绫、罗各四匹,绢十六匹,大红罗二匹,绵六十两,其余的和二品、五品相同。
黑色和浅红色的成捆的帛,青色、红色有花纹的绮、罗、?根据需要使用。
常服包括缘襈、长袄、长裙各两套,钏镯用银,镀金文绮、绫、罗随用,共六匹,不用绵,以及大红罗,其余的都相同。
四品、六品、七品官员日常所穿的衣服,手镯用银制成,丝绸织物、绫罗按照规定可以用绢四匹,其余的和五品官员相同。八品、九品官员不使用山松(装饰),不戴特髻,统一戴庆云冠,日常所穿衣服的镶边、长袄、长裙各一套。
文绮、绫罗可以用绢二匹代替,钏镯与七品相同。
请期,一品至四品官员要准备文绮二匹,五品以下官员,不举行这个礼仪。
新郎亲自迎娶新娘时,一品官到四品官,用有红色花纹的精美丝织品两匹;五品官到九品官,精美丝织品(绫绢之类)根据情况用一匹。
平民百姓举行纳采、问名、纳吉的礼仪,只举行一次。
上等户每户缴纳四匹红绢,中等户每户缴纳两匹,下等户每户缴纳一匹。
纳征时,上等人家(女方)用漆纱制作的庆云冠,首饰用银;穿桃红色绢制大袖衫,配蓝色、青色相间的素霞帔,衣服的镶边、长袄、长裙各两套,用绢和细布(制作)。
钏镯使用银制作,彩色的绢布八匹,纱罗六匹或者四匹。
中等人家用彩绢六匹或者四匹,纱罗四匹或者二匹,不用臂钏,其余的与上等人家相同。
下户,缴纳彩绢两匹,不使用钏镯、纱罗,其余的与中户相同。
新郎亲自迎娶新娘的时候,上等人家用一匹红绢或者布,中等人家、下等人家根据自家所拥有的(财物)来使用(相应的东西)。
祭祀所用的牲畜、美酒、水果、面食等,各有不同。
丧礼:死者入殓的衣服,三品以上官员穿三套,四品、五品官员穿两套,六品以下官员穿一套。
小主,
饭含:把珠、玉、米、贝之类放在死者口中。五品以上的官员,饭用稷米,含用珠玉。九品以上的官员,饭食使用粱米,入殓时所含之物用小珠子。
铭旌用深红色的帛制作,宽度为一幅(二尺二寸)。四品以上官员的铭旌,长九尺;六品以上官员的铭旌,长八尺;九品以上官员的铭旌,长七尺。
敛衣:官员的一套朝冠、朝服,十套常服,十条被子。命妇服饰有大衫褙子一套,日常衣服十套,被子十床。
灵座设在灵柩前面,用白色的绢布结成魂帛用来依托神灵。
棺椁方面,有品级的官员的棺木使用油杉制作,用朱漆漆饰;椁(套在棺外的大棺)使用土杉制作。
棺材上的遮蔽物。公侯(之家的乐舞人数为)六人,三品官员(之家的乐舞人数为)四人,五品以上官员(之家的乐舞人数为)二人。
随葬的明器(冥器),公侯一级的有九十件,一品、二品官员有八十件,三品、四品官员有七十件,五品官员有五十件,六品、七品官员有三十件,八品、九品官员有二十件。
引、披、铎引,是牵引柩车的绳索。披,是用浅红色的帛做成的,系在??车的四根柱子上,在车旁边拿着它,用来防备车辆倾倒。铎,是用铜制作的,用来控制挽歌者的节奏。公侯的棺柩牵引时,棺前有四条引绳、棺两边各有六条披带,棺的左右两边各有八个铜铃。一品官、二品官的棺椁有两根牵引绳、四周披挂着织物,棺椁左右各有六个铜铃。三品、四品官员的柩车有两名牵引灵车的引者、两名披麻戴孝者,灵车左右各有四个铜铃。五品以下官员的柩车,有两个牵引灵车的人,两面披巾,左右各有一个大铃。
羽幡的竿子长九尺,五品以上官员的灵柩前要有一人拿着它引导灵柩。六品以下官员则不在此列。
使用粗麻布,品官使用,长三尺,方形。四品以上官员的棺盖上刻四个木楔,七品以上官员的棺盖上刻两个木楔。八品以下官员的灵车不用柳木。
车上用竹格,用彩线编结起来,旁边设置帷幕,四个角垂着两片流苏,有品级的官员都可以使用。一块做盖子,上面书写‘某官之墓’;一块做底部,上面书写姓名、籍贯、三代的出生年月以及子孙的埋葬地点。妇女就跟随丈夫或者子孙接受朝廷的封赠。两块石头相对放置,用铁(索)捆绑(后)埋在墓中。
碑碣:功臣去世后被封王的,碑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宽度为三尺六寸,碑座高三尺八寸。一品官员(墓前石碑)的螭首高三尺,碑身的高度为八尺五寸,宽度为三尺四寸,龟形碑座高三尺六寸。二品官员的墓碑大概使用雕刻有麒麟、凤凰图案的碑首,碑首高二尺八寸,碑身高度为八尺,宽度是三尺二寸,龟形碑座高三尺四寸。三品官员的碑盖用天禄、辟邪兽,高二尺六寸,碑身高七尺五寸,宽三尺,龟形碑座高三尺二寸。四品官员的墓碑圆首高二尺四寸,碑身高七尺,宽二尺八寸,方趺高三尺。五品官员的碑首为圆形,高二尺二寸,碑身高六尺五寸,宽二尺六寸,方形碑座高二尺八寸。六品官员的墓碑,碑首呈圆形,高二尺;碑身高度为六尺,宽度为二尺四寸。方形的碑座,高二尺六寸。七品官的笏板,顶部是圆形的,高一尺八寸。碑身的高度是五尺五寸,宽度是二尺二寸,方形的碑座高度是二尺四寸。
功臣去世后被封王,其坟茔墓地周围一百步,每一面为二十五步,坟高两丈,周长四丈,坟墙高一丈,有石人四个,文臣、武将各两个,石虎、石羊、石马、望柱各两个。一品官员的墓地周长九十步,每面二十二步半,坟高一丈八尺,坟墙高九尺,石人两个,一文一武,石虎、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两个。二品官员的墓地周长八十步,每面二十步,坟高一丈六尺,坟墙高八尺,石人、石虎、石望柱相同。三品官员的墓地周长七十步,每一面是十七步半,坟堆高一丈四尺,坟墙高七尺,石虎、石羊、石马、石望柱与二品相同。四品官员的墓地周长六十步,每面十五步,坟高一丈二尺,坟墙高六尺,石虎、羊马、石望柱相同。五品官员的墓地周围长五十步,每一面长十二步半,坟的高度为一丈,坟墙的高度为四尺,有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两个。六品官员墓地的周长为四十步,每面长十步,坟高八尺。七品官员的墓地周围三十步,每面七步半,坟高六尺。
祭祀所用的祭品,四品以上官员用羊、猪,九品以上官员用猪。
平民入殓时穿一套衣服,用一套深衣,一条大带,一双鞋,裙子、裤子、衣衫、袜子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饭食要用高粱米,口中含三枚钱,铭旌用五尺长的红绢,入殓的衣服就用现有的衣服被子以及亲戚赠送助丧的衣被等物。棺材要选择坚固的木材,油杉是最好的,柏木次之,土杉、松木再次之,用黑漆、金漆,不能用朱红色。明器这种东西,功布是用三尺长的白布,在柩车(柳车)前引导,用被子覆盖棺木。两块志石,依照品官的礼仪(来设置)。墓地周围十八步,每一面是四步半,祭祀的物品用猪,能力达不到(用猪祭祀)的,根据家庭物力的有无(来决定祭祀用品)。
小主,
奏疏呈上后,皇帝说:“婚丧的礼仪,是人情中最重要的事情,斟酌适宜,推行下去才能合乎情理。将它向天下颁布,让臣民都遵守它。
丁酉日,制定内命妇的冠服制度。在此之前,外命妇冠服的制度已经确定,只有内命妇的冠服制度还没有确定。到这时再次下诏讨论此事。礼部上奏说:‘唐朝制度,贵妃、一品昭仪,二品婕妤,三品美人、四品才人,五品冠服,都使用花钗、翟衣。’六品的御女、七品的采女,八品的服饰与尚宫相同,都戴着佃钗,穿着礼衣。在宋朝,宫内受封的女官,贵妃、一品夫人、太仪(女官名)、二品婕妤,三品美人、四品才人、五品贵人,不论品级高低,在帽子和服饰上都统一使用花钗、翟衣(一种有雉鸡图案的衣服)。从国夫人、县君到充任司簿、司宾的人,都赐给冠帔。现在宫廷内命妇增设贵人一等,才人二等,参考斟酌唐、宋的制度,从三品以上,应该使用花钗、翟衣,贵人相当于四品,才人与五品官一样,都和尚宫等一样,使用山松特髻、大衫作为礼服。于是将贵人的品级定为三品,把后妃闲居时所戴的帽子以及大衫、霞帔作为朝会时的礼服,把珠翠庆云冠、鞠子褙衣、镶边的袄、裙作为日常服饰。
戊戌日,将潭州府改名为长沙府,把靖江府改名为桂林府。
己亥日这天夜里,有一颗星像杯子般大小,呈青白色,光泽温润,从天市垣西边的星区升起,向西运行,到浮游的云气中消失了。
庚子日,温州卫千户陈旺因为追击海寇时贻误战机,被诛杀。青州、莱州二府发生蝗灾。
壬寅日,皇上因为征西将军冯胜等人率领军队从甘肃出发,命令中书省大臣提前送去三万件战袄、六万八千双鞋,提供给他们。于是告诫他说:“甘肃地区苦寒,还没到冬天就下雪了,不是南方所能比的。朕居住在京城,每当到了隆冬时节,穿上厚厚的皮衣,仍然觉得身体寒冷。何况士兵们在边疆露天的环境中,冒着风雪,甚至有皮肤开裂、手指掉落的祸患,怎么能忍受呢!衣服鞋子应该预先发给他们。”
征南副将军、江阴侯吴良讨伐靖州会同县的蛮夷贼寇,将他们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