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年少无权,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咽下最后一口气。
此刻,他站在权力边缘,却被人用同样的痛楚质问。
他僵立原地,喉头滚动,一句话也说不出。
当晚,御膳房偏室烛火未熄。
柳如眉派来的家仆送来一个锦盒,里面是崭新的金票,数额足以让他一家三代衣食无忧。
孙福安盯着那盒子看了很久,忽然冷笑一声,抬手掀翻案桌。
金票纷飞如雪,落入炭盆,瞬间化作灰烬。
他提笔蘸墨,展开一张素笺,落笔沉重:
“臣孙福安,忝居御膳副监三载,愧未能守正道、护民生。今见民间疾苦因一味而起,权贵倾轧以正统为刃,心寒如冬。谨以此辞,谢陛下隆恩,还我布衣之身。”
笔锋未干,窗外雷声隐隐。
而在城西一座隐秘院落里,苏晚晴终于等来了所有消息。
她坐在灯下,亲手将万余根竹签并列拼接,胶粘线缚,三日不眠,终成一幅长达三十丈的巨卷。
卷首题曰:《万民酸甜录》。
其上密密麻麻,全是百姓手迹——
“救母性命”
“助儿开胃”
“寒冬夜里,一口热酱,活了过来”
“我丈夫战死边关,是这味道让我想起他还活着的日子”
她指尖抚过那些歪斜字迹,仿佛触到了千千万万颗跳动的心。
兰姑悄然进门,递上一只密封陶罐:“合唱之声已录于内,借发酵罐气孔收音法,不失真音。”
苏晚晴点头,目光沉静如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起身推开窗,望向皇城方向。
夜雾弥漫,宫灯点点,像囚笼中的萤火。
她低声开口,却如惊雷蓄势:“这一场风暴,才刚开始。”
明日,她要让这卷长轴、这曲天籁,越过权贵耳目,直抵中枢。
只为问一句——
制度之下,容不容得下一碗救人的酸?夜未眠,风如刃。
苏晚晴立于院中石阶,手中捧着那卷长达三十丈的《万民酸甜录》,布帛沉甸甸压在臂弯,却远不及心头之重。
每一根竹签都刻着一段命途,每一道笔迹都浸着百姓的血泪与希望。
她指尖微颤,并非畏惧,而是清醒——这一递,不再是市井争利,而是向庙堂掷出无声惊雷。
“兰姑。”她轻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