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村中广场搭起高台。
苏晚晴一身素衣,身后堆着五百张旧券。
她当众点燃火把,火舌舔上纸堆,噼啪作响。
黑烟升腾,带着墨香与药气,直冲天际。
“我苏晚晴在此立誓——凡持真券者,不但全额兑付,更赠半坛‘云书醉’!”她声音清越,穿透人群,“但假券一张不留,骗信之人,天地共弃!”
百姓沉默观望。有人点头,更多人仍满脸疑虑。
就在这时,洗衣妇阿彩突然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举着一张湿漉漉的酱券,声音尖利:“这墨!遇皂水就晕!我昨儿洗衣服顺手搓了下,结果字全花了!你们看——”
她猛地一抖,那券上的编号果然模糊一片,唯有边缘残留淡淡“杏花”痕迹。
全场哗然!
“造假竟能至此?!”
“难怪米铺倒得那么快,原来是拿假券套现!”
文秀才当场搬来算盘,袖子一撸,布下“九宫格速核法”——九列编号横竖对照,异常者立即凸显。
不过一炷香工夫,三百张问题券被筛出,编号竟呈规律递增,明显出自同一源头。
“有组织,有预谋。”文秀才冷汗直流,“这不是散户所为。”
小石头叔怒吼一声,抄起扁担:“查!一家一家查过去!谁敢砸咱们的饭碗,老子就砸他的招牌!”
话音未落,十几个木匠、铁匠已自发集结,组成“打假巡队”,手持验券铜尺,挨家排查收券商铺。
有人拒不开门,他们直接泼热水验纹;发现假券当场焚毁,并记名公示。
民心渐稳,可苏晚晴知道——真正的风暴还没来。
第三日黎明,天光微亮。
工坊大门前,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踱步而来,身穿锦缎短褐,腰挂乌木算珠,正是赌坊薛六。
他身后跟着四个壮汉,每人肩扛一只沉重大箱。
他笑着拱手,声音谦卑得近乎谄媚:“苏娘子,咱弟兄们都信您,这些日子攒了不少酱券,今儿……来兑点现钱,图个安心。”
苏晚晴立于廊下,目光掠过那四只箱子,不动声色。
她轻轻抬手,对身旁孩童道:“去,把锅盖拿来,烧壶热水。”蒸汽在晨光中升腾,锅盖上水珠滚落,一缕白雾裹着热气扑上酱券的边角。
苏晚晴指尖微颤,却神色如常——那本该浮现“杏花”暗纹的位置,依旧苍白如纸。
没有反应。
她垂眸,眼底掠过一道冷芒。
小主,
七岁的小石头光着脚跳上条凳,小脸涨红:“假的!这张是假的!”他指着那毫无变化的边缘,声音尖利得刺破空气,“真券一熏就显字!这个没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