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驴车进京,旗不倒

天未亮,杏花村口已站满了人。

寒风卷着枯叶在泥道上打转,村民们提着灯笼、抱着物件,默默守在路旁。

老槐树下,阿牛嫂捧着一双千层底布鞋走上前,鞋面洗得发白,却一针一线密实如织网。

“走远路,得踩自家土。”她声音不大,眼圈却红了,“这双鞋,我熬了三个通宵赶的,底里还夹了晒干的艾草——去北地冷,别冻坏了脚。”

苏晚晴接过鞋,指尖触到那厚实的鞋底,心头猛地一颤。

她低头换下旧履,将新鞋穿进脚心,踏实得像踩回了这片生养她的土地。

她没说话,只用力抱了阿牛嫂一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终究没落下来。

小春子姐从包袱里掏出一小包种子,塞进她的行囊:“这是新试出来的耐旱麦种,北地沙土也能活。到了京城也别忘了种——手艺是根,粮食是命,咱们南楼的东西,要能在任何地方扎下根来,才算真成气候。”

苏晚晴点头,嗓音微哑:“我会让它们在京郊的地里开花结果。”

村中妇人们纷纷上前递送干粮、药包、手绘的温控图谱;孩子们举着自己抄写的《酱娘歌》纸条,嚷着要她带去京城唱给皇帝听。

沈二爷拄着拐杖站在人群后方,目光沉静,只一句:“活着回来,南楼等你收麦。”

可当驴车备好,众人劝她骑马或坐轿时,苏晚晴却摆了摆手。

“我是南楼出来的女人,不是官太太。”她拍了拍驴车边缘,笑着跃上车板,“这一路三千里,我要和大家一样颠簸,一样吃粗饭喝冷水。谁也别想用身份隔开我和这片泥土。”

驴车吱呀启动,车顶那面粗麻布幡随风展开,五个墨字赫然飘扬——素宴·南来。

风刮得紧,旗帜猎猎作响,像是撕开了沉闷长空的第一道口子。

谢云书立于车尾,肩扛锄头,一身短打扮如同寻常雇工,唯有眼神锐利如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