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残轴终于运到了紫宸殿。
运送残轴的队伍一路畅通无阻,顺利进入皇宫,禁军们小心翼翼地抬着装有残轴的木盒,步伐缓慢而平稳,生怕有任何闪失。
当木盒被抬进紫宸殿时,殿内的朝臣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想要看看这从藏书阁地下挖出的镀金龙虎榜残轴究竟是什么样子。
新帝也从龙椅上站起身,目光紧紧盯着木盒,眼中满是期待和疑惑。
这些残轴用鎏金制成,表面刻着精美的龙虎图案,龙的鳞片栩栩如生,每一片都清晰可见,虎的毛发也雕刻得细致入微,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卷轴上跳下来一般。
每一卷残轴都泛着金色的光,虽然有些地方已经生锈,露出了里面的青铜底色,但依旧难掩其威严和庄重,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非凡的价值。
几位工匠出身的大臣,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残轴表面,感受着上面的纹路,脸上满是惊叹,连连称赞这雕刻工艺的精湛。
残轴共有四十九卷,每一卷都有两丈长,一尺宽,用特制的木盒盛放着,木盒上还刻着简单的编号,从一到四十九,方便整理和查看。
内侍们小心翼翼地将木盒打开,双手捧着残轴,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易碎的珍宝,然后在殿内的空地上一一展开,生怕不小心损坏了残轴。
随着残轴被慢慢展开,上面的文字和图案逐渐呈现在众人眼前。
当残轴被完全展开时,朝臣们再次被震惊了。
只见残轴上刻着的,赫然是本次科举所录取举子的名字——从状元到最后一名被录取的举子,一个不差,每一个名字都用古篆书写,字体工整有力,清晰可见,仿佛就是专门为本次科举所制。
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不少人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可再次定睛一看,残轴上的名字确实与本次科举录取名单完全一致。
8.图谱诡异引研究,监正揭秘逆数劫
而在每个名字的下方,都刻着一段复杂的图谱。
图谱由无数线条和符号组成,线条粗细不一,有的笔直,有的弯曲,还有的相互缠绕,符号扭曲怪异,形状奇特,从未有人见过这样的符号,看起来像是一种复杂的数理模型,又像是一种邪恶的符咒,让人看了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寒意。
几位精通学术的大臣,凑上前仔细观察图谱,时而皱眉思考,时而低声讨论,却始终无法理解这些图谱的含义。
一位精通数理的钦天监官员——钦天监监正,快步走上前。
他是大启最顶尖的数学家,曾编撰过《大启数理考》,书中收录了各种复杂的数理问题和解决方案,对各种古代数理模型都有深入的研究,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蹲下身,仔细研究着图谱,时而用手指在图谱上轻轻比划,时而从怀中掏出纸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试图破解图谱中的奥秘,脸色却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凝重。
过了许久,钦天监监正才站起身,朝着新帝躬身行礼,他的身体微微颤抖,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和沉重:“陛下,这……这是铁契转嫁暗格逆数劫理算筹解离图谱!”
他的话一出,殿内立刻一片哗然,朝臣们纷纷议论起来,大多数人都从未听过这个名字,脸上满是疑惑,纷纷看向钦天监监正,等待着他的解释。
“铁契转嫁?逆数劫理?”新帝皱起眉头,这些名词他也从未听过,心中的疑惑更甚,连忙问道,“监正,还请详细解释一下,这铁契转嫁和逆数劫理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图谱又为何会出现在残轴上,与本次科举的举子们有何关联?”
小主,
新帝的问题也是在场所有朝臣心中的疑问,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钦天监监正的回答,殿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9.监正详解历史渊源,逆犯后代藏阴谋
“回陛下,”钦天监监正定了定神,缓缓开口解释道,“铁契是古代的一种特殊契约,通常用于转嫁罪责或厄运,这种契约一旦签订,便会产生神秘的力量,将一方的罪责或厄运转移到另一方身上,且难以破解。”
他顿了顿,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而逆数劫理,则是一种邪恶的数理,据说由上古时期的邪术师创造,能够通过复杂的数理运算,将一个人的‘逆数’——也就是厄运和罪孽,转嫁到另一个人身上,让被转嫁者承受本不属于自己的灾难。”
他指着图谱继续说道:“这图谱显示,本次录取的举子三百年前的祖先,曾是当年试图推翻先帝统治的逆犯——也就是崇祯先帝时期的叛军。”
“这些逆犯被镇压后,不甘心失败,便通过铁契将自己的逆数劫理转嫁到了后代身上,让后代继续背负着他们的罪孽,为非作歹,颠覆王朝!”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砸在朝臣们的心上,让他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
三百年前的逆犯,是指崇祯先帝时期的一支叛军。
当时,由于魏忠贤的余党作乱,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叛军揭竿而起,他们打着“推翻暴政,解救百姓”的旗号,攻占了数座城池,杀死了许多官员,甚至一度逼近京城,对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最终,崇祯先帝派出大军,花费了三年时间,经过无数次惨烈的战斗,才将叛军镇压下去,叛军的首领和主要成员都被处死,家族也被灭族,本以为这场叛乱就此结束,逆犯的势力也被彻底清除。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逆犯竟然通过铁契转嫁,将自己的邪恶血脉和逆数劫理延续了下来,还通过科举混入了朝堂,想要完成祖先未竟的阴谋。
10.阴谋暴露人心惶,新帝下令软禁举子
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颠覆大启的统治,更是要让大启陷入无尽的混乱和黑暗之中,让百姓再次遭受苦难,以此来报复当年朝廷对他们祖先的镇压。
这一真相让朝臣们感到不寒而栗,没想到三百年前的仇恨,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再次降临,而且隐藏得如此之深,若不是藏书阁崩塌,发现了这些残轴,他们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几位经历过战乱的老臣,想起当年叛军作乱时的惨状,忍不住落下泪来,心中满是担忧。
朝臣们看着残轴上的名字和图谱,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气氛再次变得沉重起来,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担忧——这些举子已经通过了科举,即将进入各个衙门任职,他们分布在朝廷的各个部门,有的甚至会进入中枢机构,接触到国家机密。
他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爆,给大启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想到这里,朝臣们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新帝看着残轴,沉默了许久。
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残轴上的鎏金,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更加清醒,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解决此事的决心。
他知道,这些举子中,有些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不知道自己被逆数劫理所控制,他们只是被祖先和幕后黑手操控的棋子,本身也是受害者;但也有些举子,可能已经知晓了真相,却选择了继续为非作歹,心甘情愿地成为颠覆王朝的工具。
无论如何,这些举子的存在,对大启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防止他们做出危害朝廷和百姓的事情。
新帝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坚定,说道:“传朕旨意,将本次录取的举子全部暂时软禁在驿馆中,不得与外界接触,也不得与其他举子交流,确保他们无法传递任何信息。”
11.多部门联合核查,新帝部署防意外
“同时,命钦天监和吏部联合核查每一位举子的身世,从他们的祖辈开始查起,详细了解他们的家族历史,找出那些被逆数劫理控制的人,以及知晓真相却仍为非作歹的人,再根据不同情况做处置。”
新帝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传遍了整个紫宸殿,让朝臣们都感到了他的决心。
他知道,这项核查工作难度极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了大启的安危,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有任何疏漏。
“另外,加强驿馆的守卫,挑选精锐的禁军驻守在驿馆周围,不仅要防止举子逃脱,还要警惕有人前来灭口,确保举子们的安全,同时也要防止他们与外界勾结。”
新帝补充道,他考虑得十分周全,既担心举子逃脱后作乱,也担心幕后黑手杀人灭口,销毁证据,让他们无法查明真相。
禁军统领立刻上前领旨,表示一定会严格执行命令,确保驿馆的安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等遵旨!”朝臣们齐声应道,声音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他们立刻转身去执行旨意,钦天监的官员们回到藏书库,开始查阅各种历史资料和族谱,寻找与举子们祖先相关的记载;吏部的官员则整理举子们的档案,核实他们的身份信息,为后续的核查工作做准备;禁军们也迅速行动起来,朝着驿馆进发,布置守卫。
殿内的烛火再次晃动起来,映照着众人忙碌的身影,也映照着新帝凝重的脸庞——他知道,这场危机,才刚刚开始。
后续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更多的阴谋需要揭开,而他作为大启的皇帝,必须扛起这份责任,带领朝臣们战胜邪恶势力,守护好大启的江山和百姓。
12.翰林重录圣策题,紧张氛围难平息
旨意下达后,翰林众寮便开始在御前重录最后一道圣策题目。
圣策题目是新帝亲自拟定的,题目为“论大启江山之稳固”,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关乎大启的未来发展,需要举子们结合历史和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因此需要仔细誊写后,再下发给新科官员,作为他们上任后的第一道考核。
翰林们深知这道题目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马虎。
翰林众寮们围在一张巨大的紫檀木桌旁,桌上铺着上等的宣纸,宣纸洁白如雪,质地柔软,是专门用于书写重要文书的;桌上还摆放着笔墨纸砚,墨是上好的油烟墨,砚台是端砚,笔是狼毫笔,每一件都是珍品,足以见得朝廷对这次圣策题录写的重视。
他们都是大启最顶尖的文人,书法精湛,平日里抄写文书从不出错,可此刻,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接连不断的诡异事件,让他们的心神难以平静,生怕在录写过程中出现差错。
一位年长的翰林学士拿起墨丸,他是翰林院中资历最深的,已经在翰林院任职三十余年,曾为三朝皇帝抄写过文书,经验丰富,深受众人敬重。
墨丸是用上等的油烟墨制成,表面光滑,泛着淡淡的光泽,散发着墨香。
他小心翼翼地咬破墨丸的外壳,将墨汁挤在砚台中,然后用墨锭轻轻研磨,研磨的动作缓慢而均匀,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墨汁的清香弥漫开来,稍稍缓解了殿内的紧张气氛,几位年轻的翰林闻到墨香,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一些。
其他翰林也纷纷拿起墨丸,开始研磨,研磨的声音整齐而规律,“沙沙”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像是一种特殊的韵律,让人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可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翰林学士突然惊呼一声,手中的毛笔“啪”地一声掉落在地,打破了这份短暂的平静。
13.朱批现光点,诡异蠕动引恐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他面前的宣纸上,朱批晕散处突然显现出无数黑色的光点。
那些光点像细小的虫子一样,大约只有米粒大小,通体漆黑,在纸上快速蠕动着,留下一道道黑色的痕迹,痕迹扭曲蜿蜒,像是一条条小蛇在纸上爬行,看起来十分诡异。
年轻的翰林学士脸色苍白,身体颤抖着,手指着那些光点,声音带着哭腔:“这……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突然出现在纸上?”
他的声音充满了恐惧,感染了在场的其他人,几位翰林也忍不住后退了几步,远离那张宣纸,生怕那些黑色光点会爬到自己身上。
一位中年翰林壮着胆子,凑上前仔细观察,想要弄清楚这些光点究竟是什么,可刚看了一眼,就被光点诡异的蠕动方式吓得连连后退,脸上满是惊恐,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新帝也快步走了过去,低头看着宣纸上的光点。
那些光点蠕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彼此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逐渐组成了一道道复杂的卦象。
卦象由黑色的线条组成,线条扭曲怪异,像是一条条缠绕在一起的小蛇,在宣纸上显得格外狰狞,与周围洁白的宣纸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看了心中发毛。
新帝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这些卦象他曾在一本名为《邪术秘录》的古籍中见过,那本古籍是他登基后在皇家图书馆的密室中发现的,里面记载了各种失传的邪术,大多诡异而邪恶,普通人看了都会感到恐惧。
而这些卦象,正是前秦丞相祸乱七国的八煞夺宫妖术复刻纂机箓的全本经卦分合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