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子午岭遗烬:噬菌体滤嘴与氧化钡石的时空谱线谜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沉慢慢走到我身边,蹲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银色的手电筒,打开后,一束强光精准地照在骨灰盒的霜纹上。在强光的照射下,霜纹反射出淡淡的蓝色光芒,和氧化钡石在紫外线下的荧光颜色完全相同,甚至连光芒的闪烁频率都一样。“第一次看到,”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到什么,“昨天检测谱线的时候,我特意观察过骨灰盒,表面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霜迹;今天早上来冷藏库巡查时也看了一眼,同样没有,就刚才提到谱线的时候,它突然就出现了。”就在他说话的瞬间,制冷机的声音突然停了,冷藏库陷入一片死寂,只有手电筒的光束在晃动,那些霜纹的蓝色光芒越来越亮,甚至盖过了手电筒的白光,整个冷藏库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蓝光,货架上的标本盒影子也变得扭曲起来。

4. 辐射检测仪的异常与双重三角符号

我立刻拿出辐射检测仪,对准骨灰盒上的霜纹,手指因为寒冷有些不听使唤,按了两次才调出光谱检测模式。屏幕上的辐射数值还是0.02μSv/h,没有变化,但右下角的红色旋转三角形却突然变了——原本只有一个三角形,现在变成了两个,相互环绕着旋转,像是双星系统的轨道,颜色也从红色变成了橙色,符号周围的光晕也变得更亮了。我心里一紧,这种情况我从来没见过,研究所的仪器手册里只记载了红色单三角代表一级时空异常,对应时空裂缝的初级阶段,可橙色双三角根本没有任何记录,这说明现在的时空异常等级,比上次罗布泊的情况更复杂、更危险。

“你看这个符号,”我把检测仪递给陆沉,指尖因为紧张而有些发凉,“两个三角形,橙色的,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陆沉接过检测仪,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试图调出更多的详细数据,他的指甲因为用力而泛白,可屏幕上除了辐射数值和双三角符号,什么都没有,连仪器的系统菜单都无法打开。“RD-900的最高预警等级是红色单三角,代表一级时空异常,对应空间波动系数≤0.3,”他皱着眉头说,语气里带着焦虑,“橙色双三角,可能是二级,甚至三级异常,空间波动系数说不定已经超过0.8了,但研究所从来没有定义过二级以上的异常,这东西……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我拿回检测仪,深吸一口气,按下了侧面的紧急报警按钮——按照研究所的《时空异常应急处理条例》,遇到未知的时空异常,必须立刻报警,通知安保部门封锁现场,同时启动三级应急预案。但奇怪的是,报警按钮按下去后,没有任何反应,仪器的扬声器里没有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屏幕上也没有显示“报警信号已发送”的绿色提示框,只有双三角符号还在不停地旋转。“怎么回事?”我反复按了几次报警按钮,手指都按疼了,还是没反应,“仪器坏了?还是电池没电了?”陆沉凑过来看了一眼,伸手摸了摸检测仪的背部,摇了摇头:“不是坏了,也不是没电,是信号被干扰了,你看信号格那里,显示的是无信号,有人在屏蔽冷藏库的电磁信号。”

就在这时,骨灰盒上的霜纹突然开始消退,像是被无形的手抹去一样,蓝色的光芒也渐渐变暗,不到半分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骨灰盒表面又恢复了之前的洁白,仿佛刚才的异象从未出现过。冷藏库的温度慢慢回升到4℃,制冷机的声音也恢复了平稳的低频嗡鸣,墙上的电子温度计数字也稳定下来,一切又回到了之前的样子,只有检测仪上的橙色双三角符号还在固执地旋转,提醒着我们刚才发生的一切不是幻觉。“我们得把这件事告诉张教授,”我收起检测仪,站起身,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不管他知不知道你检测骨灰盒的事,现在的情况已经超出我们能处理的范围了,必须上报。”陆沉没有说话,只是把烟叶滤嘴重新叼回嘴里,点了点头,他指甲缝里的黑色泥土,在冷藏库的白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像是在诉说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5. 寻找张教授与办公室的异常报告

我和陆沉走出冷藏库,用钥匙锁好门,还特意检查了两遍锁芯,确保门已经锁死。研究所的走廊里很安静,这个时间是下午三点,大部分研究员都在实验室里忙碌,只有偶尔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匆匆走过,手里拿着实验记录或装着样本的离心管,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走廊的墙壁上挂着研究所的规章制度,用蓝色的塑料框装裱着,其中一条用红色加粗字体写着:“发现未知时空异常,需立即上报所长及安保部门,严禁擅自处理或隐瞒不报,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看着这条规定,我心里不禁有些沉重,陆沉的隐瞒已经违反了规定,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张教授的办公室在三楼东侧,靠近楼梯口,门是深棕色的实木门,上面挂着“所长办公室”的金属牌,牌子边缘有些氧化发黑。我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回应,只有隐约的翻书声传来,我又敲了敲,还是没反应,于是按了一下门把手,发现门是虚掩着的,留着一条不到一厘米的缝隙。“张教授?”我推开门,轻声喊了一句,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只有办公桌上的电脑还开着,屏幕亮着,上面显示着一个文档,标题是《子午岭遗体初步检测报告》,翻书声是从办公室角落的书架传来的,风从窗户吹进来,吹动了书架上的书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走到办公桌前,目光落在屏幕上。报告的内容大部分是之前看过的,比如遗体的发现地点在子午岭秦代烽火台遗址夯土层下3米处,出土时的腐烂程度为五级(最高级),皮肤和肌肉组织液化,骨骼呈灰白色,火化时间为发现后的第三天上午十点等,但最后几行字却从来没见过,字体颜色还是红色的:“遗体DNA检测异常,未发现人类染色体,样本中存在未知基因片段,经测序对比,与B-7型生物基塑噬菌体的基因序列有87%的相似度,剩余13%为未知序列。火化过程中,遗体骨骼出现异常熔融现象,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温度高达1500℃,超出普通火化炉的最高温度(1000℃),火化后骨灰中检测出微量的氧化钡成分。”

陆沉也凑过来看报告,他的呼吸明显变得急促起来,胸膛快速起伏,眼睛瞪得很大:“DNA和噬菌体相似?这不可能,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怎么会和人类遗体有关?而且骨灰里还有氧化钡成分,子午岭遗址根本没有氧化钡矿脉!”我没有回答,继续往下看,报告的最后有一行手写的批注,是张教授的笔迹,用黑色的签字笔写的,字迹有些潦草:“氧化钡石谱线与遗体骨灰谱线一致,怀疑两者来自同一时空坐标,能量共振频率相同,需进一步检测骊山水银海遗址地下通道,通道内可能存在时空锚点。”“地下通道?”我愣了一下,之前陆沉提交的骊山水银海遗址勘探报告里只提到发现了氧化钡石,没提过地下通道的事,“陆队长,你们在骊山水银海遗址发现地下通道了?为什么没写在报告里?”

6. 陆沉的隐瞒与地下通道的壁画

陆沉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像是被抽走了所有血色,他下意识地避开我的目光,看向窗外的梧桐树,手指还在微微颤抖:“……发现了,但当时通道里有很强烈的时空波动,便携式检测仪显示空间波动系数达到了0.6,已经超过了安全阈值,我们不敢进去,就暂时用钢板把入口封了,想着等研究所派专业团队过去再探索,所以没写在初步报告里,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我皱起眉头,按规定,发现任何可能与时空异常相关的结构,哪怕只是一个疑似的洞口,都必须在初步报告里详细注明,包括发现时间、位置、初步检测数据等,陆沉这么做,明显是在隐瞒,而且张教授的批注里还提到了“时空锚点”,说明张教授知道地下通道的存在。

“通道里有什么?”我追问,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往前逼近了一步,“除了时空波动,还有别的吗?比如壁画、遗物或者特殊的矿石?你老实说,勘探队是不是在通道里遇到了什么事?”陆沉沉默了几秒,像是在做激烈的心理斗争,他的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开口了,声音低沉而沙哑:“有壁画,就在通道入口的两侧墙壁上,画的是一些奇怪的图案,有类似噬菌体的生物,还有旋转的三角形符号,和你辐射检测仪上的符号很像,而且壁画的颜色会随着光线变化,我们用手电筒照的时候是暗红色,用紫外线照的时候就变成了淡蓝色。”

我心里一震,壁画上的三角形符号?这绝不是巧合,氧化钡石的纹路、骨灰盒的霜纹、检测仪的异常符号,还有壁画上的图案,这些线索似乎都指向同一个未知的存在。“你有壁画的照片吗?”我立刻问,语气里带着急切,“或者视频?哪怕是模糊的也行。”陆沉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解锁后打开相册,手指在屏幕上滑动了几下,递给我:“拍了几张,当时通道里光线不好,只有手电筒照明,拍得不是很清楚,而且照片传到手机后,颜色好像也变了一些。”我接过手机,点开照片,照片里的壁画是暗红色的,像是用某种矿物颜料混合了血液画的,虽然模糊,但能清楚看到上面的图案——左边的壁画上,画着很多细长的生物,身体呈圆柱形,表面布满了触须,头部还有一个发光的圆点,和B-7型噬菌体的电子显微镜图像一模一样;右边的壁画上,画着两个相互环绕的三角形,颜色是橙色的,三角形中间还有一些类似电路的纹路,和检测仪上的双三角符号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