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贷款

“陈总监不愧是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考虑的非常周全。”郑硕微微颔首,朝霍建宁使了个眼色。

霍建宁立即从公文包取出一份预先准备好的补充条款附件,平铺在桃木桌面上。郑硕的食指在关键条款下方划过:

“我们接受质押比例不超过30%的要求。

资金可以分两笔划拨:第一笔2500万港元,专项用于收购永丰塑料厂,完成产业链整合;

第二笔500万港元,作为并购后的专项营运资金。年化利息……”

他抬眼看向陈家辉:“希望能控制在9%以内。”

谈判陷入短暂僵持。陈家辉翻阅着条款,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透着审慎。

就在这时,郑硕忽然将话锋一转,像是随口提起般问道:“陈总监,听说贵行高层最近正在为合和实业那笔烂账头疼?

马家倒台后,他们抵押的那几栋工业大厦,现在市场估价恐怕连原本的三成都不到吧?”

这话像一根细针,精准刺中了陈家辉最敏感的神经。他端茶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就在上个月,他刚因为审批了和记国际的一笔大额贷款(该贷款后来因和记国际陷入债务危机而成为坏账)而在董事会上被严厉质询。

郑硕此刻提起合和实业的坏账,无疑是在提醒他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旧有抵押物价值急剧缩水,风控形同虚设。

陈家辉放下茶杯,瓷器接触桌面发出清脆的“咔嚓”声。他深吸一口气,再抬起头的时候,脸上职业化的笑容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务实的凝重。

他不得不重新评估眼前这个年轻人:他不仅对市场动向一清二楚,更深谙银行内部的痛点和顾虑。

陈家辉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评估报告上那个“20,000,000HKD”的数字旁轻轻敲击着。

他需要时间消化这个方案,评估其中的风险与收益。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桃木桌面上投下清晰的光栅,微微摇曳着。

谈判,进入了最微妙的角力阶段。

最终,协议条款被逐一敲定:凤凰工业质押25%的股权,获取首笔2500万港元并购贷款,年化利息定为8.7%;

补充条款中明确,如后续需要追加不超过5%的股权质押以获得额外营运资金,汇丰将给予优先审批。

协议同时规定,资金必须定向用于并购永丰塑料厂。

“合作愉快,郑先生。”陈家辉最终在协议上签下名字,语气复杂。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海雾正在渐渐散去,而一场基于精密计算和风险控制的资本运作,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