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实验室”的构想刚刚落地,陈序便将一份新的提案摆在了战略决策委员会面前。文件的标题简洁而醒目——《关于与国内顶尖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战略合作方案》,但附件里那笔堪称巨额的捐赠预算,让会议室内的空气瞬间变得粘稠起来。
赵知远第一个炸了毛,他几乎是从座位上弹起来的,手指戳着那份预算表,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多……多少?!老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这笔钱够我把‘黑玉’陶瓷基材料的生产线升级三次!够沈博士那边再建两个算力集群!你……你居然要把它‘捐’给学校?这跟把钱扔水里听响有什么区别?!”
沈雨萱虽然保持着学者的冷静,但紧蹙的眉头也显露出她的不赞同:“陈总,我理解与学术界合作的重要性。但如此巨额的、无特定项目绑定的捐赠,回报周期和产出形式都太模糊了。我们完全可以用项目合作的形式,针对具体课题提供经费,这样目标更明确,效率也更高。”
林晚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财务官的本能让她无法不感到肉痛:“陈序,这笔捐赠一旦执行,将直接扣减我们本季度的净利润,对股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正如沈博士所说,这种开放式捐赠,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考核机制,资金使用效率无法保障。我们是否需要考虑一个更……保守的方案?”
就连一向沉稳的顾明,也推了推眼镜,语气凝重:“陈总,这个决策的风险在于,我们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最终可能只是为高校的学术论文增加了几个署名,或者培养出的顶尖人才被其他竞争对手挖走。我们需要一个更令人信服的理由。”
陈序平静地听着所有人的质疑,他没有打断,直到大家都把话说完,会议室里重新陷入一种带着压力和不解的沉默。他才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建筑。
“各位,”他没有回头,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你们觉得,我们序言科技,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技术?是资金?还是市场?”
赵知远嘟囔道:“技术永远不嫌多!尤其是核心技术!”
“没错,核心技术。”陈序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但核心技术从哪里来?靠我们关起门来自己研发?是,我们能解决很多应用层面的问题,就像老赵你把稳压模块做得越来越好。但真正的、颠覆性的、能从零到一开创一个时代的技术,有多少是诞生在企业实验室里的?”
他走回桌边,手指点着那份方案:“高校和研究所,才是孕育这种原始创新的土壤。那里有最聪明、最大胆、最不受拘束的年轻大脑,有探索未知而不必过分考虑即时商业回报的环境。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那里‘购买’现成的技术,那是舍本逐末。我们要做的,是成为那片土壤的‘滋养者’,提前播下种子,并搭建一座桥梁,让那些最前沿、甚至看起来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能够顺畅地流向我们,被我们的工程化能力和市场洞察所验证、所孵化!”
沈雨萱若有所思:“您是说……我们不是在‘捐赠’,而是在进行一种……长期的、战略性的研发外包和人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