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孙总,今天我来,除了向您汇报网站目前的成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我们网站已经进入瓶颈期,下一阶段的发展,想听听您这位股东的意见。”

孙祺听了有点意外。

按照他对有限公司的理解,当初投资两百万只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连一票否决权都没有。

网站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理说只要王星和团队内部达成一致,他的意见应该不是决定性的。

“王总,能具体说说吗?”

“是这样的,年初脸书在**网站访问量冲进前十,成为社交类网站第一,整个SNS概念的热度被带起来了。

现在国内也出现了竞争者,规模比较大的有51网和5Q网。”

说到这儿,王星下意识地看了孙祺一眼。

对方只是抱臂点头,示意他继续。

显然,孙祺也意识到,接下来王星要说的,才是今天见面的真正目的。

王星沉吟片刻,语气变得沉重:

“目前校内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

上次您投的两百万,我们十几个成员一分工资都没拿,省吃俭用撑到现在。”

“人可以咬牙坚持,但服务器撑不下去。

随着用户量增加,必须增设服务器。

现在我们不仅没钱租新的,连现有服务器的租用期也将在六月份到期。”

“眼下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听王星说起校内网眼下的困境,孙祺明白这是互联网创业初期常见的难题——资金见底了。

“王总,没想过融资吗?”

孙祺提议道。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王星当然考虑过融资。

他苦笑着回答:

“我们尝试去谈过融资,但投资机构要么对我们这支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缺乏信心,要么对网站的整体估值让我们不太满意。

团队上下都觉得不太能接受。”

“他们大概给到多少估值?”

“最高的报价也就1800万。”

孙祺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

他当初投了200万,占股20%,当时校内网估值是1000万。

现在投资方给出的估值虽然比之前高了800万,但跟过去十个月校内网的发展相比——用户数翻了五倍——估值却连一倍都没涨。

这确实说不过去。

互联网行业正处在风口,孙祺虽然没亲自经历过融资,但也知道这个行业看重的是用户规模,有了用户,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哪家互联网公司融资时不是成倍增长?怎么到他们这儿,就只多出800万?

别说王星和团队不接受,就连孙祺自己都觉得这个数字不合理。

“王总,我同意你的看法,这个估值确实不够诚意。”

王星点头,犹豫了一下又说:

“其实还有一家公司,他们不想投资,而是想直接收购我们。

去年年底他们就来过,当时开价1800万,但我们手里有你的钱,就拒绝了。

最近他们又来了,这次报价是2200万。”

2200万,比最初翻了一倍多一点。

这个数字,孙祺觉得还算可以接受。

他想了想,问:

“是哪家公司?”

王星回答:“千橡互动。”

果然。

和孙祺猜测的一样,正是后来人人网背后的那家公司。

尽管这一世孙祺成了校内网的第一个投资人,但历史似乎还是按原来的轨迹发展——去年年底曾以1600万试图收购校内网的千橡互动,再次出现了。

孙祺开始犹豫。

到底要不要卖?

现在出手,立刻能赚两百多万。

不到一年翻了一倍多,放在哪个行业都是不错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