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挑战依然存在。这天上午,小芳在巡查时发现B区部分栽培包菌丝生长明显迟缓,颜色发暗。她立即上报。李静、高林迅速赶到现场。
“不是病菌感染,”高林仔细观察后判断,“像是基质含水量偏高,透气性不足,闷着了。”
李静蹲下身,用手轻轻按压栽培包,又看了看环控记录:“昨晚B区的喷雾时长比A区多了3分钟。程诺,查一下水肥一体机B单元的控制日志。”
程诺很快在平板电脑上调出数据:“静姐,是B单元的一个电磁阀响应有0.5秒延迟,导致每次喷雾量微超标。误差很小,但积累效应显现了。”
“问题往往出在这些细节上。”李静神色严肃,“立刻检修电磁阀。小芳,记录下这次教训,以后设备巡检要更仔细。好在发现及时,调整参数还能补救。”
这次小小的波折,再次凸显了工厂化农业对精准管理和责任心的极致要求。团队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变得更加成熟、严谨。
三、 初显成效:马勃菌的规模化“新生”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呵护,温室迎来了首批规模化生产的马勃菌采收季。
小主,
这天,王龙飞也特意来到温室。在特定的出菇区内,景象令人振奋:只见栽培包的开口处,一个个大小不一、呈圆球状或扁球状的马勃菌子实体钻出基质,表皮光滑,颜色从洁白色到浅棕色不等,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熟练地按照标准,用特制刀具采收达到规格的成熟菌菇,轻拿轻放,放入专用的保鲜篮内。
“龙飞,你看,”李静指着采收区,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自豪,“这批马勃菌的品相非常均匀,出菇率达到了我们预期的92%,优等品率预估超过85%!这证明我们的环控方案和SOP是成功的!”
王龙飞拿起一个硕大、饱满的马勃菌,掂了掂分量,又闻了闻那独特的清香气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好!真好!静,你们辛苦了!这可是真金白银啊!咱们的投入,开始见到回头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