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时心动,连忙细问。
糜竺取出一封书信,塞给刘备。“你自己看吧。”
刘备只看了一眼,就信了八分。
一是笔迹眼熟,确是孔融无疑,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狂放。孔融虽不以书法见长,却自有特色,一般人模仿不来。
二是所用纸张,出自中山、河间及涿郡一带,略显粗糙,与孔融爱用的东莱左伯纸不同。若非孔融身在涿郡,绝不可能用这种纸来写信。
剩下的两分疑惑,就是糜竺说的汉室计划。
袁氏势大,远非曹操可比,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可是刘备见过天子,知道天子虽年轻,却经历过比这更艰难的时刻,应该不会轻易放弃。
退守辽东,效箕子故事,只能是最后的选择,不太可能现在就决定。
刘备心里嘀咕,脸上却不动声色,一边往里走,一边展开书信细读。来到中庭堂上的时候,他已经读完了信,但心头的疑惑却没有完全消失。
他将书信转达简雍、孙乾,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简雍看完,将书信转给孙乾,刚要说话,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关羽、张飞并肩走了进来。关羽瞅了一眼糜竺。“子仲,孔文举的书信在哪里?”
糜竺指了指孙乾,关羽上前,劈手夺了过来。
孙乾很无语,又不好发作,只好尴尬地笑笑。刘备看在眼里,也没办法,只能露出歉意的笑容,请孙乾不要计较。
关羽看完书信,又还给孙乾,径直来到刘备面前。“玄德,你什么时候回涿郡?”
刘备反问道:“云长认为我该回涿郡?”
“不回涿郡还能去哪儿?”关羽不假思索。“袁绍大军压境,荆州人心惶惶,投降是迟早的事。如今中原都是袁氏天下,不回涿郡,难道一路向南?”
说着,关羽一指孙乾正在看的书信。“回涿郡,为天子征服辽东,方是正理。”
刘备没吭声。
他也想回涿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有些不安。
孙乾看完书信后,将书信还给刘备,抚着颌下的短须,不紧不慢地说道:“将军,我也赞成宪和、云长的建议,不妨先回涿郡。只不过益州还是要去一趟。如果益州能坚守不下,袁绍亲率大军征讨,幽州遥相呼应,大汉说不定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刘备心中一动,嘴角终于露出了笑容。
孙乾这个方案,正中他下怀。
他一拍大腿。“好,我们回涿郡。公佑,你辛苦一下,去益州看看。”
——
两天后,刘备收到消息,袁绍委任李通为征南将军,进军江夏,与刘表所属的江夏太守黄祖对峙。
这个任命吓坏了荆州人,压垮了他们的最后一丝犹豫。
刘表除了是荆州牧之外,还是镇南将军。李通为征南将军,比刘表还要高一级。袁绍此举分明是警告刘表,要么就来鄄城就任司空,要么接受李通的指挥,跟着他南下作战,反正别想待在荆州了。
很快,刘表就宣布接受朝廷任命,辞去荆州牧,不日赶赴鄄城。
与他同行的,还有不少接到了朝廷任命的荆州豪杰。
蔡瑁、蒯良、蒯越等人都在列。
只有刘备没有收到任何任命,处境尴尬。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收拾行装,带着几百杂胡骑和家眷,踏上了返乡之路。
——
十二月初,袁熙接到了袁尚的书信。
袁尚调拨了五千万钱的物资,供袁熙安顿将士,以及年终赏赐。
在书信中,袁尚特地说明,这是他的一片心意。大战之后,冀州的财政也很紧张,袁绍的指示是给幽州三千万,但他考虑到袁熙要招降鲜于辅等人,三千万可能不够,所以擅自作主,多给了两千万。
看完书信,袁熙暗自叹息。
果然钱粮才是底气,幽州仰食于人,明知袁尚是在炫耀实力,也只能忍气吞声。
没办法,幽州真的养不活自己。
这不是他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区别只是以前除了靠冀州,还能靠青州,现在青州被打残了,只能靠冀州,被人贬损两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趁着去郡学听讲的机会,袁熙又向孔融哭穷,让他赶紧催天子安排钱粮。
没钱,我连现有的人都养不活,怎么为天子征讨辽东?
孔融在涿郡待了一个多月,经常与袁熙闲聊,也了解了一些幽州的现状,觉得当初的计划是不是有些冲动了。就幽州这穷得饭都吃不上的水平,能支撑起朝廷的偏安之策吗?
反正他想不出来。
就在两人日常互相嘲讽的时候,荀彧来到涿郡,出现在他们面前。
袁熙很意外。
他知道荀彧是为天子出谋划策的人,知道荀彧总有一天会来幽州,却没想到会这么早。
孔融同样意外。
按照原本的计划,荀彧会忍辱负重,留在天子身边,应付袁绍,寻找机会。朝廷去辽东是最后不得已的办法,绝不是优先之选。
荀彧出现在这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袁绍洞悉了他们的心思,开始剪除天子的羽翼,不给天子一点反抗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