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忍辱负重刘豫州

刘备如坐针毡,却不得不忍着怒火,强作镇定。

与袁熙见完礼后,刘备与孔融寒暄。

孔融受邀与席,而且坐在袁熙右手的首席,意味着他是作为东道主之一出席的。这体现了袁熙对他的敬重,也符合他的自我认知,让他非常得意。只是看到刘备时,他有些不自在。

刘备是他写信请回来的,结果还没进幽州,先被挖走了大将赵云。如今又看着袁熙嘲讽刘备,他却不能出声支持,心中多少有些愧疚,感觉自己害了刘备一般。

换作以前,他可能不管不顾,起身喝斥袁熙一番,然后扬长而去。

现在他不能,他肩负着天子的嘱托,肩负着大汉最后的机会,不敢任性。

见孔融态度古怪,刘备心中疑惑,却不好多问,只好装作不知,又与韩珩、鲜于辅等人叙礼。

韩珩、鲜于辅等人客套的拱拱手,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

最后,刘备来到了卢毓的面前。

“子家……”

刘备刚开口,卢毓就抬起手,打断了刘备,随即躬身施礼。“涿郡卢毓,见过刘豫州。”

刘备顿时尬住了,脸涨得通红。

卢毓不肯接受他的亲近,以后辈之礼相见,又称为他刘豫州,这是不承认他与卢植之间的师生关系。

虽然他也没拿这个师生关系当回事,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卢毓来这么一出,着实有些打脸了。

“子家有所不知,备虽愚钝,也曾在洛阳缑氏山就学于卢师子干。”刘备低声说道,目光中带着一丝恳求,殷切的落在卢毓脸上。

他今天已经够丢脸了,无论如何不能再受辱,否则他无颜在幽州立足,只能起身告辞。

卢毓抬起头,打量着刘备,眼神中透出一丝不忍。

他很生气,很想痛斥刘备一顿,但话到嘴边,他又说不出口了。

人到中年,飘泊半生,一事无成,还要受此大辱,对刘备未免太残酷。

纠结了半天,卢毓从牙齿间挤出两个字。“是么?”

刘备如释重负,连忙点头。“备虽无名无位,却不敢妄托师门。熹平四年,备年十五,与同宗刘德然远赴洛阳,在缑山求学于卢师,名列学籍。”

卢毓很勉强地点点头。“先父粗疏,学籍之类早已散失。毓也年幼,未曾有幸听先父提及。失礼了。”

“无妨。”刘备长出一口气,重新对卢毓行礼。

他以卢植门生自居,就与卢毓同辈,而且要以卢毓为门主。

以前他不在乎,是因为卢植对门生弟子几乎没有关照。他自己闯出一些名声,也不需要借助卢植的名头。如今回幽州,眼看着袁熙对自己这么排斥,迫切需要一些人为声援,刚刚被袁熙礼辟为从事的卢毓无疑是最好的援手。

就算被骂两句,他也要攀上这层关系。

袁熙冷眼旁观,多少有些失望。他知道卢毓对刘备印象不好,这才刻意将卢毓请来,希望卢毓羞辱刘备一顿,直接将刘备气死。没曾想,卢毓这小子看似孤傲,却是个软心肠的。

好吧,虽然有些遗憾,但今天的下马威也算是到位了。

反正以后还有机会。

他可以不给刘备留面子,却不能不给卢毓留面子,否则之前的心血就全浪费了。

袁熙拍了拍手,命人上酒上茶,为刘备接风。

——

后堂,甄宓和糜氏、甘氏相谈甚欢。

尤其是糜氏。

两人都出自商贾,对商贾之事耳濡目染,也深受经商为人不齿之苦。说起这些事来,简直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甘氏虽然不经商,但她来自江东,被中原人当作南蛮,没少受白眼。跟着刘备这几年,东奔西走,还曾被俘一段时间,未曾有过安定的时候。现在遇到甄宓这么一个年纪相当,又热情坦诚的同龄人,莫名觉得亲近。

甄宓命人准备了酒食,就在后堂小聚。

不时有侍女来汇报前面的消息,得知袁熙和刘备不睦,言语间屡有冲突,糜氏、甘氏神情尴尬,甄宓却不以为意地说道:“男人总是好斗,三四十岁了还像个孩子。我们不管他们,自饮酒作乐。”

糜氏、甘氏忍俊不禁,表示赞同。

虽然刘备年长她们很多,她们有时候也觉得刘备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正如甄宓所说。

酒过三巡,三人就找到了共同话题,亲密得像多年的闺中好友。

借着酒劲,甄宓说,袁熙其实很看重刘备,希望发挥刘备的勇武,镇守一郡,共保幽州太平。但刘备在汝南的表现,让袁熙怀疑他的诚意。正面战场不敌曹操也就算了,怎么背后袭扰也不见功?

如果刘备无心效力,就算他再勇武,又有什么用呢?袁熙不仅无法借助他的力量,反过来还要防着他,未免心累。与其如此,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

将刘备安置在辽西或者右北平,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辽西、右北平地广人稀,生活也艰苦,本不该用来安置刘备这样的英雄。奈何袁熙目前还无法相信刘备,只能先这么安排。将来双方熟悉之后,有了互信,再给他安排更好的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糜氏、甘氏听了,既有些不好意思,又心生希望。

官渡之战后,袁绍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兖州、豫州,荆州也不战而降。虽然臧霸等人还在坚持,但袁谭大军一到,他们也支持不了多久,青徐二州很快就会被袁绍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