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袁绍的困局

袁熙笑而不语。

潜意识里,他觉得蔡琰说的有些道理。从小到大,他就是兄弟之中最不受重视的那个。既不像长兄袁谭一样承担了太多了期望,又不像弟弟袁尚、袁买一样得宠,所以既没什么人夸他,他也觉得自己很普通,配不上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门第。

蔡琰是第一个说他能成大器的人,他觉得她太夸张了。

但他不怪蔡琰。

虽然离开了匈奴人,她的处境依然不佳,心情更是惶恐,需要一个依靠。在这种时候,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是人之常情。

他自己保持冷静就够了,不必苛责蔡琰一个刚刚脱离了狼窝的弱女子。

当然,这也不影响他喜欢和蔡琰聊天。

和蔡琰聊天不用像和郭嘉、贾诩说话那样带着三分警惕,也不用像和卢毓说话那样考虑太多的政治利益,只是谈古说今,增长见识。即使讨论的是政治、军事,也不用想得太多。

虽然之前两人的交往只是数面之缘,谈不上深入,连话都没说过几句,现在却迅速熟络起来。

几天后,回到雷首山大营的时候,两人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袁熙第一时间请来了贾诩,向他打听蔡邕的埋骨之处。

贾诩说,蔡邕的遗体不在长安。当初王允杀蔡邕,同情蔡邕的人不少,他们替蔡邕收了尸,将他送回关东安葬,具体葬在哪儿,就没人知道了。

按理说,陈留老家的可能性最大。

蔡琰且喜且忧。

袁熙和她商量后,决定先派人送她回陈留,确认蔡邕是否安葬在蔡氏祖茔,然后再做计较。实在不行,就去鄄城问问天子,了解情况还幸存于世的老臣都在鄄城,也许能问出一些线索。

蔡琰无奈,只得答应了。她向袁熙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楼云能陪她同行。她孤身一人,不太方便,楼云既能陪她说话,又能与保护他的将士沟通,一举两得。

袁熙答应了,让郭烈带着二十名虎士保护蔡琰、楼云。

两日后,蔡琰依依不舍的起程了。

——

袁绍坐在车上,眉头紧锁,手臂扶在车轼上,指尖不断轻击横木,发出时缓时急的叩击声,就像他的心情,时而雀跃,时而低落。

沮授成功的说服了天子,为他加九锡,进爵为陈公,拉开了袁氏代汉的序幕。

但这也意味着,他要代汉,至少还要再立两个大功,才能由公而王,由王而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