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科举章程

如此一来,岂不是又成了世家子弟的独角戏?”

贾诩目光如炬,直直看向诸葛亮,“孔明,咱们既要打破门第之见,更要为寒门学子铺好登天之梯。是否该在考题难度、范围上,多做斟酌?”

诸葛亮听完后,点头道。

“文和兄所言,切中要害!寒门学子困于出身,纵有擎天之志,也难见广阔天地。若以世家子弟的见识为标准设题,岂不是将贤才拒之门外?”

“考题当分层次设置——基础题考民生实务,确保寒门学子能一展所长;拔高题涉朝堂边疆,供饱学之士各抒己见。

如此一来,既给寒门机会,也能筛出真正的大才!”

半个时辰后,诸葛亮与贾诩敲定最后一处细则。

二人对视一眼,齐声唤来小吏。

“即刻召集文书房众人,誊抄科举章程!”

当二十余位文吏围在长案前,看着墨迹未干的章程,个个瞪圆了眼睛。

“你们瞧瞧!策论考修水渠、查账本,这不就是咱们平日里干的活儿?”

“可不是!”

“还有这不论出身皆可参考的条令,我爹在码头扛了一辈子麻袋,要是我考上了,他能乐晕过去!”

“从前考试,世家子弟早把考官的喜好摸得透透的,现在可好,就算是王爷家的公子,也得凭真本事!”

“我那远房侄子,在乡下教私塾,这回怕是要连夜收拾行李来赶考!”

“等我考上那天,定要在祖庙前摆十桌流水席!

“都别愣着了!”文书房管事一拍桌子,笑着道。

“赶紧抄!抄完了咱们也能跟着沾光,说出去都是参与过开天辟地科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