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滔端起面前的酒杯,站起身来,朗声道:“诸位卿家,今日是元启七年元日,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朕自登基以来,赖诸位卿家辅佐,天下一统,百姓安居,如今四海升平,国库充盈,此皆非朕一人之功,实乃君臣同心、上下协力之果。朕敬诸位一杯,愿新岁之中,龙夏国国泰民安,卿家福寿安康!”
“臣等恭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愿龙夏国千秋万代,长治久安!”堂下诸臣齐齐躬身行礼,声音洪亮,震得殿梁上的灰尘微微飘落。众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屠苏酒的醇厚香气在口中散开,暖意顺着喉咙直达心底。
管仲放下酒杯,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谬赞。龙夏国能有今日之盛,皆因陛下圣明,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臣昨日查阅户部奏报,去年一年,天下垦田新增三百万亩,人口较上年增长五十万,各州郡粮仓皆充盈,百姓无冻馁之虞,此乃陛下爱民如子之故也。”
杨滔闻言,微微一笑:“丞相过誉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朕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这其中,也离不开王尚书的悉心打理。”
王安石上前躬身道:“陛下此言差矣。若非陛下推行‘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均平赋税,百姓怎能安心垦田?若非陛下支持兴修水利,改良农具,粮食怎能丰收?臣只是奉旨行事,不敢居功。”
褚遂良也上前道:“陛下,今日一早,各州郡的庆贺表章已陆续送达,共计五十八封。表章之中,皆称颂陛下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各地年俗活动热闹非凡。豫州百姓自发组织了社火巡游,西川百姓跳起了傩舞,并州百姓则举行了赛马大会,一派歌舞升平之景。”
杨滔听着,脸上笑意更浓:“好,好!百姓能安居乐业,便是朕最大的心愿。褚尚书,传令下去,各州郡凡有百姓庆贺新年之事,皆予以支持,不得干涉。另外,赐天下百姓酒肉,让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个年。”
“臣遵旨!”褚遂良躬身领命。
鲁班这时也上前一步,有些局促地说道:“陛下,臣……臣有一物献上,算是给陛下的新年贺礼。”说着,他挥手示意,两名工匠抬着一个木制的物件走了进来。那物件形似水车,却比寻常水车小巧许多,结构也更为精巧。
杨滔好奇地打量着:“鲁尚书,此乃何物?”
鲁班连忙解释道:“陛下,此乃臣改良的‘龙骨水车’。往日的水车需四人踩踏方能引水,此车只需两人,便能将河水引至田亩之中,且效率较往日提高三成。另外,臣还改良了耒耜,加装了铁刃,开垦荒地更为省力。如今这些新农具已在关中、豫州试点推广,百姓反响甚好,来年便可在天下普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滔闻言,大喜过望,走下御座,亲自抚摸着龙骨水车的木架,赞叹道:“鲁尚书真乃奇才!此等农具,能解百姓耕作之苦,增粮食之产,功不可没。朕赏你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再赐‘巧圣’之名!”
“谢陛下隆恩!”鲁班连忙跪地谢恩,黝黑的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王守仁这时上前道:“陛下,边防之上,亦有佳音。西凉边境,羌胡诸部遣使来朝,愿与我龙夏国永结盟好,年年纳贡;并州边境,匈奴部落不敢南下,将士们已按陛下之意,轮流休沐,今日正与当地百姓一同庆贺新年。臣已令各地守军加强戒备,同时也让他们欢度佳节,确保边防安稳的同时,也让将士们感受皇恩。”
杨滔点头道:“王尚书考虑周全。将士们戍守边疆,辛苦万分,新年之际,理应让他们好好歇息。赏赐边疆将士酒肉、绸缎,让他们与家人团聚,共享太平。”
“臣遵旨!”王守仁躬身领命。
包拯上前道:“陛下,自去年推行‘宽严相济’之法以来,天下刑狱清明,全年平反冤案二十五起,严惩贪腐官员三十七人,如今各地狱讼减少,百姓安居乐业,无冤可诉,此乃陛下仁政之功,亦是狄尚书辅佐之力。”
狄仁杰连忙道:“包大人过誉了。臣只是尽己所能,不敢贪功。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富足,犯罪之事自然减少,此皆陛下治国有方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