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朝廷行赏

建宁元年冬,腊月将至。这一日的洛阳东郊,旌旗蔽空,甲胄曜日,肃杀与荣耀之气交织,直冲云霄。凯旋的大军早已按功勋、部属列成数个巨大而整齐的方阵,肃立于凛冽寒风之中,鸦雀无声,唯有战马的响鼻和旗帜猎猎作响之声。

从冀州浴血而归的北中郎将卢植所部,历经广宗鏖战,将士眉宇间沉淀着铁血淬炼出的沉稳与肃穆;自南阳凯旋的右中郎将朱儁麾下,则带着平定帝乡、连克坚城的锐气与骄矜;而早已先期抵达、并又平定了东郡黄巾的左中郎将皇甫嵩的部队,则更显从容与威仪。三支功勋彪炳的雄师,今日将共同接受天子的检阅与封赏。

刘备立于朱儁身后将领队列的前列,身侧是孙坚、曹操等人。他目光平静地望向那高耸的洛阳东门城楼,心中却远非表面那般平静。恩师卢植的遭遇他已略有耳闻,宦官的手段他更是心知肚明。今日封赏,于国而言是彰功励士,于朝堂而言,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关羽、张飞按剑立于他稍后之处,同样面色沉毅。

孙坚则昂首挺胸,豪迈之气溢于言表,对即将到来的荣耀充满期待。曹操则眼神灵动,嘴角含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一切都已了然于胸,又似在冷眼旁观。

忽然,钟鼓齐鸣,韶乐大作!庄严的仪仗缓缓而出,黄罗伞盖之下,大汉天子刘宏——汉灵帝,终于在百官簇拥下,登上了东门城楼!

“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瞬间爆发,如同平地惊雷,震动了整个旷野!无数将士激动得热泪盈眶,奋力挥舞着手中的兵器,用尽全身力气嘶吼着!他们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为的就是这一刻,能将自己的功勋与忠诚,呈于御前,得天子一顾!

刘备亦随着人群单膝跪地,高昂的呼喊声浪冲击着他的耳膜,他能感受到身旁将士们那发自肺腑的、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激情。这就是皇权的威严,这就是大汉四百年积威所在,哪怕龙椅上那位天子早已疏于朝政、宠信宦官,在这一刻,他依然是这个帝国至高无上的象征。

灵帝身着冕服,面容在珠旒后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他似乎被这宏大的场面和狂热的欢呼所感染,略显苍白虚浮的脸上也露出些许兴奋的笑容,抬手示意。

司礼宦官展开黄绢,尖细的声音通过特殊的扩音装置,清晰地传遍全场,首先自然是冗长而华丽的骈文,歌颂天子圣明,天地庇佑,将士用命,终克顽敌。

接着,便是最重要的论功行赏环节。

首先被提及的,自然是战功最着、声望最高的三位中郎将。

“左中郎将皇甫嵩,督师豫州,鏖战颍川,大破波才;移师东郡,扫荡余孽,功勋卓着!擢升为左车骑将军,封槐里侯,食邑八千户!”

“右中郎将朱儁,南阳血战,克复宛城,斩酋平乱,稳固帝乡!擢升为右车骑将军,封钱塘侯,食邑五千户!”

“北中郎将卢植,围困广宗,困杀张角,犁庭扫穴,平定祸首!擢升为尚书令,赐金百斤,锦千匹!”

旨意宣罢,众将欢呼。皇甫嵩、朱儁皆封侯拜将,实至名归。然而,细心之人却已听出些许微妙——卢植的赏赐!尚书令虽是清要之职,位列中枢,但相较于皇甫嵩、朱儁的“车骑将军”这等手握重兵的实权武将职位,以及数千户的食邑,卢植的封赏明显偏于“荣衔”,而非“实权”。金帛之赐虽厚,却远不及封侯拜将的荣耀。

刘备心中一沉。他注意到恩师卢植在听到封赏时,面容依旧平静,只是微微躬身谢恩,仿佛早已料到。昨日扎营时,一位与卢植交好的朝中大臣悄然来访,已私下告知:卢植此前那封弹劾中常侍赵忠在邺城逾制修建豪奢宅邸的奏疏,到底还是触怒了阉党。赵忠在灵帝面前哭诉,言卢植在外拥兵自重,还污蔑忠良,若非念其平定张角有功,恐不止如此。而灵帝……这位曾言“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的皇帝,在“父母”的眼泪和“忠良”的谗言下,只是轻轻斥责了卢植“苛察”,罚俸半年,但对赵忠的宅邸之事,却不了了之。今日这看似升迁、实则明升暗夺兵权的封赏,便是那场风波余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