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潜龙得助

送走两人后,刘备并未停歇,立刻以右北平太守、汉室宗亲的名义,并借助刘虞的威望,向广阳、涿郡、乃至冀州北部的豪强大族发出邀请,请求他们共商“保境安民、抗击叛匪”之大计。同时,公开招募勇壮,扩充军力。

涿郡、广阳、乃至冀州北部的豪强大族,并非铁板一块。张纯、张举的叛乱声势浩大,又见其勾结乌桓、屠戮汉民的行径,早已令许多尚有良知与远见的豪强心生不满与警惕。只是此前群龙无首,刘虞虽德高望重却忙于稳定大局,无人能有效整合这股分散的力量。如今,刘备站了出来。他不仅有宗亲之名,更有桃园结义、勇战黄巾的声望,近期接连小胜叛军、解救百姓的义举更是有口皆碑。

于是,携部曲私兵前来投效者络绎不绝。有涿郡楼桑村的乡党,仰慕刘备仁德,带着族中百余青壮和积攒的粮草来投;有广阳郡的豪商,不堪叛军勒索,捐献大量钱帛以求庇护;甚至还有冀州中山国、河间国的一些小豪强,听闻消息,跨越郡县前来相附。贾诩的“借尸还魂”之策,已开始显现效果。

营寨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帐篷如同雨后的蘑菇,密密麻麻地铺展开来。辕门加固,壕沟加深,望楼林立。每日里,都有新的面孔涌入,登记造册,领取号衣,分配营区。虽然队伍庞杂,装备不一,纪律也尚显松散,但那勃勃的生气与日益壮大的声势,却让每一位营中之人,无论是老兵还是新丁,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

兵力骤增,训练便成了头等大事。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位“万人敌”的猛将,自然当仁不让地担起了操练新军的重任。

校场之上,杀声震天。

关羽负责操练刀盾手与长枪兵。他面容冷峻,丹凤眼开合间精光四射,手持一把训练用的木刀,穿梭于队列之间。他的要求严苛到了极致,每一个劈砍的动作,每一个格挡的姿态,都必须力贯始终,精准到位。稍有懈怠或错误,那冰冷的眼神便如刀锋般扫过,令人不寒而栗,无需斥责,受训者便已羞愧难当,加倍苦练。

“刀,乃百兵之胆!握紧!手臂与刀要成一条线!发力要狠,要准!想象你面前就是叛军的头颅!”关羽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清晰地压过校场的喧嚣,传入每一个士卒的耳中。

另一边,张飞负责操练骑兵与突击队。他的风格与关羽截然不同,声若巨雷,气势磅礴。他骑在马上,如同移动的铁塔,亲自示范着冲锋、劈刺、迂回的动作,迅猛如雷,狂野如风。

“儿郎们!跟着俺老张,就得有股子狠劲!冲锋之时,眼里只有目标!马要快!刀要狠!叫声要响!要把叛贼的胆气给俺吓破了!”张飞的吼声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却也极大地激发了那些新募骑兵的血性与豪情。他虽性急,但在训练上却粗中有细,尤其注重培养骑兵的冲击力和小队之间的配合。

赵云则负责操练弓弩手与巡逻警戒部队。他白马银枪,姿容雄伟,行事却极为低调细致。他耐心地教导士卒如何判断风向距离,如何节省箭矢,如何轮番射击保持箭雨不绝。对于巡逻哨探,他更是亲自制定章程,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弓弩之要,在于沉稳。心慌,则手抖;手抖,则箭偏。无论敌军如何汹涌,我自岿然不动,听令而行。”赵云的话语温和却自带威严,他所操练的部队,渐渐养成了一种沉静如山、动则如雷的气质。

在这如火如荼的操练中,三位目光如炬的猛将,几乎同时注意到了两个与众不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