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主题曲和后期(下)

陆杰诧异地看着张峰的手速,自己还没完全看清监视器上播放的素材内容呢,张峰就已经眼疾手快地在时间线上打好了入点和出点,咔咔几下就把一段镜头精准地剪好了,效率高得吓人。

说实话,剪辑这活儿,最耗费时间的往往不是操作软件,而是反复地看素材。

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回放,去判断从哪里开始剪、哪里需要保留、哪里可以舍去,要确保最终剪出来的成片叙事流畅、节奏得当。

要从拍摄的上百个小时的海量素材里面,精挑细选,最后剪出大概二十个小时左右的成片内容,这极其考验剪辑师的耐心、审美和叙事能力。

但张峰好像完全不需要这个过程似的,他好像对所有的素材都了如指掌,眼睛快速扫过画面,就能立刻判断出该从哪里下剪刀。

“你以为我天天熬到半夜两三点才睡觉,都是白熬的啊?”

张峰头也没抬,一边继续操作一边笑着回答,给自己这异常熟练的操作找了个合理的借口:“这片子,从最开始写剧本,到画分镜头台本,再到现场拍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在我脑子里过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当然熟悉了!剪起来自然就快。”

“徐老师,陈总……”

张峰又叫过来徐红兵和陈晨,摄影师参与后期制作工作,这是合同约定的,一般摄影师都会参与后期制作,特别大牌的除外。

“我们这个剧的特点是在两个年代不停地切换,你们一定要帮我把控好调色,做出非常明显、能让观众一眼就区分开来的视觉风格。……”

“15年前的场景,使用NTSC制式参数,呈现低饱和、偏黄的复古感用蓝灰色调;现在的场景,就采用D65标准光源的PAL制式参数,呈现出层次分明就用黄色调……就跟我发给你的海报差不多……”

“腐败势力主导的场景要用蓝绿色调,暗示冷酷;主角追查真相时,用暖橙色,成为希望符号……”

“关键证据揭示时,比如DNA报告,画面要突然提纯红色,制造视觉焦点与心理冲击;受害者的闪回片段,可以通过灰阶处理,来表现创伤的麻木感……”

徐红兵一一记下,半晌,拍着自己的笔记本,和张峰开着玩笑:“导演,我是不是该给你交培训费?跟着你学了太多东西了!”

“哈哈,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