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残港怒火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1643 字 10天前

张又鸣扫了他们一眼,冷声道:“敢抢大明的东西,杀大明的人,就要有付出血的代价。出发!”

与巴士拉的残破截然不同,巴格达城郊的部落营地正沉浸在狂欢中。

数十顶绣着几何缠枝纹的白色阿拉伯帐篷围着篝火搭起,帐篷顶端的黑色穗子随风摆动,地上铺着泛着丝光的波斯地毯,踩上去软乎乎的。

篝火堆旁立着铜制熏香炉,乳香的甜腻气息混着烤肉的油脂香,弥漫在夜空里。

两名部落乐师坐在地毯上,一人弹着乌德琴,琴弦流淌出急促欢快的旋律;一人打手鼓,鼓点 “咚咚” 地踩着心跳节奏。

帐篷中央,哥萨克军官科瓦廖夫踩着鼓点转圈,他的皮甲上套着件抢来的阿拉伯织锦坎肩,马刀上还沾着暗红的血迹,却毫不顾忌地用刀鞘挑起烤全羊的后腿,塞进嘴里大嚼。

“哈哈哈!明人不过如此!连一个军港也守不住,还被我们杀得落花流水!这波斯地毯踩着就是舒服,比莫斯科的粗毛毯子强十倍!”他口中的波斯地毯却是李奇在广州的工厂里机械化生产的,比波斯的手工地毯成本低多了,可价钱却卖的比手工的更贵。

旁边的部落首领哈立德举着嵌银的椰枣酒壶凑过来,酒液顺着络腮胡往下淌,滴在地毯上晕开深色的印子:“科瓦廖夫大人说得对!那些明人以为有那个“坏得快”就了不起,还不是被我们的勇士冲垮了!你看这库纳法,是从巴士拉抢来的,上面浇的蜂蜜比蜜酒还甜!”

他指着篝火旁的铜盘 —— 里面堆着金黄的炸糕,淋着琥珀色的蜂蜜,撒着碎开心果,正是阿拉伯传统甜点库纳法。

帐篷里的欢呼声更响了。

几名部落兵戴着红白格的 “库菲亚” 头巾,举着抢来的半自动步枪,炫耀似的对着帐篷顶扣动扳机,子弹打在帆布上,惊得外面拴着的骆驼 “昂昂” 乱叫。

其中一人抓起一把椰枣塞进嘴里,含糊地喊:“这“坏得快”破枪是好用!就是子弹不好弄,等下次打明人,我要多抢点子弹,再抢两个穿丝绸的明人女人!听说她们的绣鞋上都缀着珠子,比我们部落女人的皮靴金贵!”

两个穿彩色丝绸罩袍的波斯女人被迫在地毯上跳舞,面纱被扯到脑后,露出惊恐的脸,腰间的银饰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一名哥萨克骑兵猛地拽过其中一个,把一碗椰枣酒灌进她嘴里,狂笑着说:“等奥斯曼大人的援军到了,我们就去打里海城!那里有更多的苏州云锦、景德镇瓷器,听说还有那两个轮子的自行车,还有无数的女人和牛羊!到时候我要把里海城的女人都抢了,再弄个自行车骑着,天天都这么快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人摔碎了银酒壶,有人拔出弯刀劈向帐篷柱上挂着的驼毛挂毯,挂毯上绣的沙漠驼队图案瞬间被划开一道大口子。

篝火旁,烤全羊的油脂滴在火里,发出 “滋滋” 的声响,混着椰枣酒的甜香、乳香的腻味和男人的狂笑,成了一场荒诞又诡异的盛宴。

在狂欢的角落,部落长老穆萨独自坐在铺着旧羊毛毯的土台上,面前摆着一本用羊皮纸做的名册,上面用炭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名字 —— 都是这次战死的部落战士,足足有三百八十三个。他枯瘦的手指摩挲着名册边缘磨出的毛边,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悲伤,身旁铜盘里的椰枣已经凉透,连碰都没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