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为我父正名·为天下除奸

千丝诏 强势 2375 字 1个月前

再次恢复意识时,首先感受到的是萦绕在鼻尖的淡淡药香和檀木气息。身下是柔软干燥的床褥,身上的剧痛虽然依旧存在,却被一股温和醇厚的力量包裹着,不再那么撕心裂肺。

她缓缓睁开眼。

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雅致而简洁的书房。烛火明亮,书架林立,墙上挂着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一个身着朴素常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正坐在床边的太师椅上,静静地看着她。

老者眼神深邃,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和洞察世事的睿智,正是当朝首辅,徐阶。

“醒了?”徐阶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

沈知意挣扎着想坐起身行礼,却被一股柔和的力量按住。

“你伤势极重,不必多礼。”徐阶淡淡道,“王本固已将事情大致禀明。你,就是沈青冥的女儿?”

“晚辈沈知意,拜见首辅大人。”沈知意靠在引枕上,声音依旧虚弱,却清晰。

徐阶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她苍白却坚毅的脸上,似乎在审视着什么:“你父亲……可惜了。”

短短几个字,却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

沈知意心中一紧,直视徐阶:“首辅大人可知,家父并非病故,而是遭奸人陷害,甚至……被炼为邪阵之引?”

徐阶沉默了片刻,书房内只剩下烛火跳跃的轻微噼啪声。

“曹安民势大,爪牙遍布朝野内外,更兼其手握《镇国蛊典》邪术,圣心亦被其蛊惑。”徐阶缓缓开口,语气沉重,“老夫与几位同僚,并非毫无察觉,然投鼠忌器,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父亲之事……老夫,亦有失察之责。”

他并未推诿,反而坦承了自身的无力与局限。

沈知意看着他,这位老臣眼中有着疲惫,有着无奈,但深处,却依旧有一簇未曾熄灭的火光。

“晚辈手中,有曹安民结党营私、贪墨军饷、勾结外敌,以及妄图以邪术动摇国本的实证!”她强提精神,将藏匿证据的地点告知,“只求首辅大人,能将这些证据,上达天庭,为我父正名,为天下除奸!”

徐阶听完,久久不语。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证据,很重要。但有时候,人心,比证据更重要。”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沈知意,“曹安民能屹立不倒,靠的不仅仅是邪术和党羽,更是因为他牢牢抓住了陛下的……‘需求’。”

“需求?”

“长生,或者说,对掌控绝对力量的渴望。”徐阶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讥讽,“《镇国蛊典》中,或许真有能让人‘耳目聪明、精力不衰’的旁门左道。陛下……近年对此,颇为热衷。”

沈知意的心沉了下去。原来如此!曹安民真正的护身符,是皇帝对长生的渴望!难怪他如此肆无忌惮!

“所以,即便证据确凿,若陛下不信,或不愿信,一切皆是徒劳。”徐阶叹道。

“那就让天下人相信!”沈知意眼神决绝,“将证据公之于众!让朝野上下,让天下百姓,都看看这窃国之贼的真面目!”

徐阶深深地看着她:“你可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朝局动荡,边疆不稳,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祸乱。”

“首辅大人以为,现在还不够乱吗?”沈知意反问,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北疆将士浴血,百姓被炼为邪引,忠良含冤莫白!这大明江山,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它被蛀空、被邪术吞噬吗?!”

她的质问,在书房内回荡。

徐阶闭上了眼睛,片刻后,缓缓睁开,眼中那簇火光似乎明亮了些许。

“你说得对。”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力量,“有些底线,不能退。有些仗,明知凶险,也必须打。”

他走回书案前,铺开宣纸,提起笔。

“证据,老夫会设法取来。但如何用,何时用,需要时机。”他一边挥毫,一边道,“你且在此安心养伤。这里,暂时是安全的。”

“多谢首辅大人!”沈知意心中一松,强撑的精神顿时松懈下来,剧烈的疲惫和痛楚再次席卷而来。

徐阶写完一张字条,用火漆封好,唤来一名心腹家人,低声吩咐了几句。家人领命,悄然离去。

“好好休息吧。”徐阶对沈知意道,“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你需要尽快恢复。”

沈知意点了点头,重新躺下。药物的效力再次发挥作用,意识渐渐模糊。

在陷入沉睡的前一刻,她听到徐阶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像是在对她说:

“守墓人……影龙卫……连他们都现身了。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

棋?

沈知意想说什么,却已发不出声音。

她只知道,自己不再是棋子。

至少,不完全是。

带着这个念头,她沉沉睡去。

窗外,夜色依旧浓重。但徐府的书房里,一点烛火,彻夜未熄。